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27)

作品数:3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裴军令孙知明司家亮李海兵赵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质学报》《第四纪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MS8汶川地震磁化率白垩纪古地磁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滑移作用--来自高磁化率断层岩的信息被引量:9
《第四纪研究》2010年第4期759-767,共9页裴军令 李海兵 孙知明 王焕 司家亮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及国家更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批准号:2008CB425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02027)资助
断层岩与地震有着密切相关,通常沿断裂带的断层面发育。本研究以2008年汶川地震(M_s8.0)的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带)发育的古地震造成的断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Bartington MS2仪器表面测量探头对发育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31°8.789′...
关键词:汶川地震(Ms8.0) 映秀-北川断裂 断层岩 磁化率 断层滑移作用 
汶川地震(Ms8.0)地表建筑体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8
《第四纪研究》2009年第3期513-523,共11页裴军令 李海兵 司家亮 邱祝礼 孙知明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8CB425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02027和40572122)资助
通过汶川地震震区大量的实地考察已证实沿着早先活动断裂主要发育了两条地表破裂带:一条是沿着映秀-北川断裂产生的逆冲伴随右旋走滑破裂带,长275km,最大垂直位移达11m,水平位移达12m;另一条纯逆冲性质的破裂带,沿着灌县-安县断裂发育,...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表建筑体 同震破裂 震后变形 次生变形 
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古地磁分析与块体旋转运动动力学背景被引量:9
《地质学报》2009年第5期617-627,共11页裴军令 杨振宇 赵越 孙知明 王喜生 刘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0202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课题(编号2006CB403501);全国地层委员会项目《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资助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各块体的旋转运动模式及其运动量,本文根据最新的地层学进展分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与晚白垩世三个阶段对该区古地磁数据进行了精细分析。通过与华北—华南地块(不包括朝鲜半岛、辽东及胶东半...
关键词:中国东北及邻区 白垩纪 古地磁 旋转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