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GY12A06)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彭冠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励耘学刊》《现代中文学刊》《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女神》重审接受史文学形象文学史书写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吗?——从接受史角度重审《女神》的文学史形象被引量:3
《现代中文学刊》2016年第2期15-21,27,共8页彭冠龙 
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郭沫若诗歌的文学史书写与文学形象研究"(编号:GY12A06)成果
"诗化五四时代精神"作为《女神》的经典文学史形象,历来被认为源于闻一多的《〈女神〉之时代精神》,实际上,它的提出根源于40年代以来中共的政治需要,后来在新民主主义话语的干预下进入了文学史书写。这一形象的合理性在于《女神》的狂...
关键词:《女神》 郭沫若 文学史书写 文学形象 
从《前茅》到《恢复》:“戎马”生涯“书生”气
《励耘学刊》2014年第2期281-295,共15页彭冠龙 
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郭沫若诗歌的文学史书写与文学形象研究”(GY12A06)成果
虽然郭沫若在20年代开始思考"革命"问题,但是他作为文人所具有的书生气质是其思想中最稳定、最本质的一面,制约着他对革命的思考和认识,形成了具有书生气的"革命"理想,在1923年前后主要表现为根据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和个人生活遭遇...
关键词:郭沫若 《前茅》 《恢复》 国民革命运动 “戎马书生” 
重审建国后《女神》的文学史书写方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彭冠龙 
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GY12A06)
从文学史书的目录和正文中可以看出,建国后《女神》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不重视介绍《女神》文本、政治话语强盛的时期和立足于文本、摆脱意识形态色彩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发展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即对《女神》版...
关键词:郭沫若 《女神》 文学史 书写方式 版本差异 过度强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