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DJ016)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其荣李杏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毛泽东研究》《湘南学院学报》《武陵学刊》《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毛泽东人民公社体制阶级属性历史研究中农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当代中国粮食工作历史研究述评被引量:1
《云梦学刊》2015年第4期49-56,共8页李杏 高其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60-1965年党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探索研究"(12BDJ016)
30多年来,学术界出版了一批有关当代中国粮食工作的历史资料集、出版了一批粮食工作领导人的文集、年谱和传记,出版了一批相关学术著作和地方粮食志,公开发表了大批关于粮食工作历史研究的论文,在粮食生产、粮食购销与流通、国内外粮食...
关键词:粮食工作 历史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期社队规模调整述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83-88,共6页高其荣 李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60-1965年党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三农’问题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2BDJ016)
1958年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社队规模过大,严重影响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毛泽东和中央作出调整社队规模决策后,各地普遍划小了社队规模。社队规模的调整,是对毛泽东"一大二公"理想模式的突破,既便利了群...
关键词:社队规模 调整 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被引量:2
《毛泽东研究》2014年第1期28-38,共11页高其荣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60-1965年党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2BDJ016)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持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调整,每一步都是毛泽东对自己设计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因此是艰难的,也...
关键词:毛泽东 人民公社体制 调整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湘南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21-24,38,共5页李杏 高其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60-1965年党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探索研究"(12BDJ016);湖南理工学院2013年科研项目"1960-1964年我国包产到户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安徽"责任田"为代表的包产到户试验,虽然只是渡过严重农业危机的临时选择,但它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其增强了战胜经济困难的信心,改善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并...
关键词:包产到户 历史地位 
毛泽东对1959年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的反思
《武陵学刊》2012年第6期23-27,共5页高其荣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60-1965年党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三农’问题探索研究"(12BDJ016)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毛泽东对1959年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进行了多次反思,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积极成果是否定了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斗争,对运动中遭受错误批判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甄别平反,并吸取"反右倾"斗争的教训,强调在社会主...
关键词:毛泽东 庐山会议 “反右倾”斗争 反思 
毛泽东对土地斗争中团结中农的杰出贡献被引量:1
《云梦学刊》2012年第4期55-59,共5页高其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60至1965年党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三农’问题的探索研究"(12BDJ016)
中农问题是我党在土地斗争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较早地认识到了团结中农的重要性,在土地斗争实践中对中农阶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明确了中农的阶级属性,区分了富农与富裕中农,提出了团结中农的两个基本条件和完整的团结...
关键词:毛泽东 土地改革 团结中农 阶级属性 政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