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1003)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白云娇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北齐北朝文人文学比较论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佛教发展对北朝文风的影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71-79,共9页白云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齐文学与文化考论”(项目编号:12YJC751003)。
与南朝对佛教的兴趣偏重于义理不同,北朝佛法之特征主要表现为造像立寺、穷土木之功等礼佛实践。这种特征在思想领域体现为儒佛并重的文化倾向,也从表现内容、表达方式、体裁发展、语言丰富等不同方面对北朝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其...
关键词:佛教 北朝 儒佛并重 质朴文风 
“北地三才”诗文创作比较论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4年第1期62-71,共10页白云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C751003)阶段性成果
北齐文坛欣欣向荣的局面与'三才'的勉力创作密不可分,通过对三人的诗文创作比较研究可知:诗歌方面,魏收诗作数量最多,题材范围最为广泛,而且入律句和入律联比例最高,只有用典上稍微落后于温子昇;文章方面,魏收所作赋文数量最多,题材也...
关键词:“三才” 诗作 文章 比较 
彷徨中寻求突破——二十世纪以来北齐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6期104-107,共4页白云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齐文学与文化考论>(12YJC751003)阶段性成果
在南北朝文学与文化中,北齐是相当特殊的阶段:存在历史时段不长,但占据的文化空间却并不局促,是北朝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历程,北齐文学研究经历了1949年以前的尝试、1949年至1979年的缓...
关键词:北齐文学 价值 研究现状 展望 
世家大族与北齐河北文学地理分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49-54,共6页白云娇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齐文学与文化考论>(12YJC751003)
北齐时代河北地区是京畿中心,同时也是文学重镇,学术颇为繁荣,涌现出大批文人学者,拥有学术话语权的世家大族也多集中在这一区域。从地域分布来看,北齐河北文人既呈现州际之间分布均衡的特征,又呈现一州之中各郡县间分布极不均衡的特征...
关键词:北齐 河北文人 地域特征 身份特征 
北朝文人礼佛实践考被引量:1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5-18,共4页白云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齐文学与文化考论"(12YJC751003)的阶段性成果
北朝帝王皇室以手中强大的政治权力、丰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文化特权大力倡导佛教,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人也不甘落后,他们接交名僧、盛办法会、实践戒律、撰写碑铭,促进了北朝佛教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北朝 皇室 文人 佛教活动 
《潜夫论》引《诗》考被引量: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78-80,共3页白云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齐文学与文化考论"(12YJC751003)
《潜夫论》引《诗》具有形式多样、依据说理需要灵活用《诗》和以《雅》、《颂》为主的突出特征,体现出王符继承先秦时期"以《诗》为教"传统的《诗》学思想;但他又不囿于故说,而是根据论述需要对各家所说融合而用,甚至突破四家《诗》说...
关键词:《潜夫论》 引《诗》特征 《诗》学思想 
兰陵萧氏文人在北齐的际遇和创作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2年第3期109-113,共5页白云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齐文学与文化考论"(12YJC751003);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10490078)
萧梁年间,部分兰陵萧氏文人以各种原因北迁入齐。他们出身皇族,文化素养较高,入北后政治上受礼遇,文化上获信赖,生活优游安宁,文学活动频繁。通过与本土文人的持续交流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既保有南朝精巧工致特征而又兼收北方清新之气的...
关键词:兰陵萧氏 北齐 萧悫 文风融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