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KG006)

作品数:10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邵会秋杨建华包曙光李连娣井中伟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文物》《考古与文物》《边疆考古研究》《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欧亚草原动物纹冶金商文化草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巴泽雷克文化在新疆的扩张与影响被引量:6
《边疆考古研究》2017年第1期179-195,共17页邵会秋 
国家社科基金项日(12CKG006)的资助
巴泽雷克文化(Pazyryk)是欧亚草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最著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由于其大部分墓葬埋于西伯利亚冻土层下,因此物质遗存保存状况非常好,其丰富的出土物向世人展现了发达的游牧文化和艺术。该文化以墓葬遗存为主,大部分墓地分...
关键词:巴泽雷克文化 柯尔特 白杨河 动物纹 考古学文化 苏贝希文化 墓葬形制 焉不拉克文化 
欧亚草原中部区早期游牧文化动物纹装饰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2016年第1期229-256,共28页邵会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装饰综合研究”(12CKG006)阶段研究成果
发达的武器、马具和动物纹装饰是欧亚草原早期游牧人群最重要的三个文化特征,其中动物纹装饰器物制作精美、造型栩栩如生,格外引人关注。早在20世纪初,国外学者就对草原地区的动物纹装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动物纹'一词即来源于1922年苏...
从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看草原金属之路被引量:12
《考古》2015年第10期85-99,2,共15页邵会秋 杨建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铜时代与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编号:10JJD770001)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CKG006)的资助
夏家店上层文化经历了形成期、繁荣期和衰落期三个阶段。繁荣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最为发达,其青铜武器、车马器及动物纹装饰艺术除部分与中原地区相似外,还出现了较多欧亚大陆草原青铜文化的因素。夏家店上层文化是欧亚大陆草原金...
关键词:夏家店上层文化 阿尔然王冢 公元前1千纪初 欧亚草原 文化交往 
《印度-伊朗人的起源》评介被引量:1
《边疆考古研究》2014年第2期365-377,共13页邵会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与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项目号:12&ZD152)中期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12CKG006)的资助
安德罗诺沃文化联合体(Andronovo cultural unity)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分布最为广泛的遗存之一。从南乌拉尔到中国的新疆、从叶尼塞河到中亚南部的绿洲都有相关的文化遗存分布。长期以来,该类遗存一直受到欧美考古学者的广泛关注。2007...
商文化对中国北方以及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影响被引量:13
《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3期45-57,共13页杨建华 邵会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铜时代与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编号:10JJD770001)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CKG006)的资助
本文的研究表明,早商时期是中原与北方文化的结合时期。从晚商时期开始北方青铜器兴起,并向外传播到达了蒙古和米努辛斯克等地,而商文化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是中国北方青铜器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西周初年,草原文化的兴起又影响到了中国...
关键词:商文化 欧亚草原 冶金区 
中国北方夏至战国时期联珠形铜饰初步研究被引量:3
《北方文物》2013年第4期25-32,共8页包曙光 付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12CKG006)
通过对联珠形铜饰的初步研究,我们根据其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三类,各类在年代范围、分布区域、使用方式以及装饰部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经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三类分别起源于新疆中东部及河西走廊西部地区,燕山以北地区和燕山以南...
关键词:联珠形铜饰 中国北方 夏至战国 
内蒙古中南部仰韶早中期火种炉研究被引量:3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年第7期6-12,共7页包曙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CKG006)的资助
通过对火种炉分布状况的观察、形态特征的分析、年代的考订及用途和源流的推断,本文认为火种炉的出现及消失与当时的气候因素和房屋建筑形式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火种炉兼有保存火种、取暖和照明等功能,是内蒙古中南部仰韶时代早中期出...
关键词:内蒙古中南部 仰韶时代 火种炉 
中国北方系青铜“花格”剑研究被引量:4
《边疆考古研究》2013年第1期163-179,共17页井中伟 李连娣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北方系青铜兵器整合研究”(项目号10CKG002)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饰综合研究”(12CKG00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辽西区青铜时代文化综合研究”(2009JJD780004)和“青海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综合研究”(12JJD780008);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B类项目(2010JQB26)资助
<正>一、定名与特征'花格剑'是中国北方系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中的一个小分支,因剑格或柄上施以繁缛纹饰而得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备受学者关注。1984年,郑绍宗先生在《中国北方青铜短剑的分期及形制研究》一文(以下简称'郑文')中提到,...
关键词:青铜 剑柄 锡合金 剑身 蟠虺纹 花格 
新疆苏贝希文化研究被引量:11
《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第2期193-220,共28页邵会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铜时代与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编号:10JJD770001)中期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CKG006);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基本科研项目(编号:2010ZZ042)资助
苏贝希文化是新疆早期铁器时代最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该文化遗存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发现,其命名是由陈戈先生提出的,迄今为止经过调查和发掘的遗址和墓葬多达50余处,从已有的发现看,苏贝希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在博格达山南北两侧山...
关键词:苏贝希文化 洋海墓地 洋海古墓群 边疆考古研究 索墩布拉克 文化性质 竖穴墓 平底器 圈足 涡纹 
略谈后太平遗址青铜时代遗存有关问题
《北方文物》2012年第4期28-33,共6页洪猛 魏明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CKG006)
有关东辽河下游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工作一直都很薄弱。2007年,考古工作者对双辽市辖区内东辽河下游右岸进行了田野调查与发掘,获得大量青铜时代资料,为探索区域内该时期文化提供了条件①。
关键词:青铜时代 考古工作者 遗存 遗址 2007年 下游地区 田野调查 市辖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