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20126)

作品数:6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光华郭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学杂志》《刑事法评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文化解释刑法解释刑法赔命价规范构成要件要素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刑法文化解释问题研究被引量:3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9-72,共4页徐光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820126)
刑法解释是将纸面上的刑法付诸实践的重要一环,是刑法解释学的本体。我国现阶段的刑法解释学过于注重刑法解释方法的研究,使得刑法与社会生活面临不同程度的脱节。对于刑法立法、刑法解释而言,进行经验积累式的解说,实际上是让刑法回归...
关键词:刑法解释 社会文化 礼法结合 
刑法文化解释的再提倡
《刑事法评论》2011年第2期328-346,共19页徐光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化视域下的刑法解释学”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JC820126
法律,包括刑法,是整齐划一的,但是具体的实践又是纷繁复杂的,如何使法律适用于实践中的案件,必须使法律对具体的案件作一定的解释。"单从理论上看,法律是整齐划一、高度一致的。但在实践中,不同语境下的法官,他们据以作出判决的‘法律...
关键词:文化解释 司法解释 赔命价 法律适用 重刑主义 刑事和解 不作为犯罪 非法拘禁罪 本土资源 实质合理 
民、刑比较视野下的占有之“观念化”被引量:5
《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126-129,共4页郭晓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化视域下的刑法解释学"(项目编号:10YJC820126)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占有是民法与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刑法上的占有是区分夺取型犯罪与侵占罪的关键。民法上的占有是指人对物进行管领的事实,其本质在于主体以自己的意思对物进行现实的支配。民法上的占有,重视的是权利的一面。随着财产关系的日趋复杂...
关键词:占有 所有权 秩序 
刑法文化解释视域下的习惯法被引量:2
《法学杂志》2011年第10期82-85,共4页徐光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化视域下的刑法解释学"(项目编号:10YJC820126)之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校级课题资助项目"刑法适用解释中的民间法问题研究"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惯法在当今社会纠纷处理实践中仍然起着对法律的补充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法律的作用。尊重传统文化,对刑法进行文化解释,是刑法获得公众认同的一个重要方式。但不同部门法领域对待习惯法的态度不尽一致,在民法领域,"有法律依...
关键词:刑法解释 习惯法 赔命价 
规范构成要件要素视野下的“数额较大”——以盗窃罪数额的认识错误为视角被引量:10
《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9期43-50,共8页郭晓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化视域下的刑法解释学"(项目编号:10YJC8201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盗窃罪中,财物价值的数额是评判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行为人主观上应认识到。依据"行为人所属的外行人领域的平行评价"理论,只要行为人所属的一般人认识到财物的价值有可能达到数额较大,就可以推定行为人已认识到,...
关键词:构成要件要素 认识错误 数额较大 
刑事和解制度产生的国家权威观念弱化背景之解读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67-71,共5页徐光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化视域下的刑法解释学"(10YJC820126)
刑事和解制度的产生与国家的权威观念的适度弱化是直接相关的。国家出现后,为了树立其权威地位,它独揽了刑事纠纷解决权。这种做法存在诸多弊端,如没有考虑被害人的利益,并且也不可能因此消灭犯罪。随着人权保障理念的增强,个人权利在...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 国家权威 纠纷解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