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SH024)

作品数:33被引量:890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田先红王德福陈辉贺雪峰陈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地方财政研究》《人文杂志》《西北人口》《生态经济评论》更多>>
相关主题:代际关系阶层分化村庄彩礼嬗变研究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仪式性人情的区域差异研究被引量:5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00-112,共13页杜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庄结构视野中的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研究"(项目号:11BSH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农村仪式性人情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根据构成村庄社会结构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基础的不同,中国农村可划分为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和中部分散型村庄。不同区域村庄中,仪式性人情的运作机制及其表现形态都存在突出的差异。从静态...
关键词:仪式性人情 农村区域差异 村庄社会结构 人情变迁 
阶层分化与农民层级迁移被引量: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11-117,共7页夏柱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SH024)
"乡—城"迁移假定农民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假定遮蔽了实践中农民迁移方向的多元性,阶层分化是基本影响因素。以武陵山区龙马乡为例,田野调查发现公共品供给贫困,农民普遍要求迁移。然而实践中农民迁移路径受制于农户拥有的初始资本和...
关键词:阶层分化 人口迁移 “乡-城”迁移 层级迁移 
基层治理视野下的边缘人——基于豫东村庄的田野调查被引量:3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94-100,共7页夏柱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项目编号:11BSH024)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豫东村庄存在强有力的地方性规范,建构出以"赖"为特征的边缘人,为主流文化排斥。按照占有社会资源水平可把边缘人分为强势边缘人和弱势边缘人两类,他们分别有不同行为特征。当前边缘人崛起的原因包括村庄地方性规范弱化,以个体权利...
关键词:边缘人 地方性规范 基层治理 
中国乡村社会的面子观及其地域分布特征被引量:11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王德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SH024)
基于标识物、生成机制、能动性和竞争性,将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面子观分划为外显型、人际型和依附型三种类型。三种面子观地域分布特征是:华北农村主导性面子观是外显型的,中部农村是人际型的,南方农村则是依附型的。乡村社会面子观的地域...
关键词:面子观 乡村社会 区域差异 社会结构 地方性价值 
精英俘获、自保逻辑与民主悖论——农村低保实施异化和指标错位原因透视被引量:15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57-163,共7页邢成举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SH024)
农村低保评选过程的扭曲和实施目标偏离是普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低保评选过程中精英俘获的出现;村民怕得罪人和村干部不出事的自保行事逻辑;多数村民对少数村民的惩罚和社会控制展现出的民主悖论等。扼制精英俘获,引导农村形成...
关键词:农村低保 精英俘获 自保逻辑 民主悖论 
增减挂钩 统筹城乡与农村城市化的实践——基于成都市石村增减挂钩项目调查
《生态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80-91,共12页邢成举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1BSH024
石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载体,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从而实现了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农村的三方共赢。项目的实施不仅为统筹城乡发展拓展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空间,同时也让新农村建设获得了充足的外来资源,最...
关键词:增减挂钩 统筹城乡 新农村建设 农村城市化 
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华北农村彩礼习俗嬗变研究被引量:24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年第2期210-215,共6页王德福 徐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SH024)
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华北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
关键词:彩礼 婚姻偿付 婚姻资助 代际关系 社会变迁 
变色的嫁衣: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农村彩礼习俗的性质嬗变研究被引量:57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26-30,共5页王德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11BSH024)的阶段性成果
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豫东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
关键词:彩礼 婚姻偿付 婚姻资助 代际关系 社会变迁 
舞龙灯:民间文化习俗抑或宗族势力较量——基于赣南H村舞龙灯民俗文化的考察被引量:6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5-19,共5页陶自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11BSH024)
基于对赣南H村舞龙灯民俗的实地调查,在分析舞龙灯民俗文化从娱乐性向工具性嬗变的基础上,指出舞龙灯民俗在宗族性村落盛行不衰的主要原因是它深深嵌入村庄社会基础之中,而宗族又以它为民俗文化活动载体不断承继和强化宗族观念。在转型...
关键词:舞龙灯 民间习俗 宗族势力 宗族观念 共生机制 
土地调整及其政策执行的地方性理解——基于对辽宁庙村土地调整的调查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49-53,共5页邢成举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1BSH0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2YJ155)
在国家关于禁止土地调整的政策出台后至今,一些村庄范围内的土地调整仍在继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这与地方对上级政策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在南庙村的调查中,调查发现,村民对国家的30年不变的土地政策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土地调整 小组间迁移 土地政策认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