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49-1966)

作品数:41被引量:5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晓婷陈军吴赟徐志伟潘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新作》《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新闻传播》更多>>
相关主题:政治译介意识形态国产动画电影电影放映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育与思政:现代木刻版画教学中的课程思政与艺术创新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肖十川 
湘南学院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美育助推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以木刻版画教学为例”(项目编号202010);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理念下乡村振兴美术类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立项编号:HNJG-2021-0198)的研究成果;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中国17年主题性版画的叙事伦理研究。(1949-1966)”(项目编号:21YJC760061)。
木刻千年的发展历程,是现代版画的文化基石,发端于1930年代的现代木刻,谱写了民族救亡的华夏壮歌,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美好诗篇,叙写了改革开放的励志篇章,这些是现代木刻版画课程思政教学的独特优势资源,也是版画艺术创新的历史动力。...
关键词:木刻版画 课程思政 红色美育 
1950年代中国版画的“战斗性”伦理变化
《包装世界》2023年第2期34-36,共3页任慧慧 
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中国17年主题性版画的叙事伦理研究(1949—1966)”(21YJC760061)。
“战斗性”作为中国版画最根本的艺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在抗战救亡中自觉地构建成一种伦理,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得到丰富及拓展。该文以1950年代中国版画为研究对象,以全国文代会和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为关键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例...
关键词:版画 战斗性 艺术伦理 1950年代 
新中国版画的文化思辨和审美嬗变述略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24-28,共5页任慧慧 
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主题性版画创作中的数字图像媒介与技术研究”(编号:20C1696);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中国17年主题性版画的叙事伦理研究(1949-1966)”(编号:21YJC760061);2020年度湘南学院校级课题“20世纪中国主题性木刻版画的审美嬗变研究”(编号:2020XJ01)的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从抗战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版画,具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依据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主要社会环境变化,把版画发展的过程,分为新中国初期、新时期、新时代三个阶段阐述了版画三次重要的...
关键词:新中国版画 文化思辨 审美嬗变 
写在电影之外:重审观影主体经验——评Cinema off-screen:Moviegoing in Socialist China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2年第18期67-69,共3页郭燕平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农村早期电影经验的研究(1949—1966)”(项目批准号:18YJC760019)的阶段性成果。
周晨书教授的新书Cinema off-screen是英文学界第一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电影接收进行深刻探讨的著作。该书借鉴了近来人文社科领域兴起的物理论和媒介考古学等理论资源,对新中国早期的电影放映实践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阐释,创造性地提出...
关键词:受众研究 观影经验 电影放映 电影接收 
中国动画对传统价值观的承载与传播研究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22年第9期81-86,共6页刘晓婷 夏嘉阳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动画口述史(1979—2016)”(项目编号:17BXW093)成果;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十七年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研究(1949—1966)”(项目编号:18YJC760053)成果;辽宁师范大学校级课题项目“中美动画比较视域下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研究”(项目编号:CX202002083)成果。
中国动画电影兼具商品和国家战略载体属性。价值观是中国动画的核心元素,极大影响着其总体质量和文化传播的效力。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整合,从受众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接触概况、中美动画电影的横向对比以及中国动画电影自身特性...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 传统价值观 承载 传播 
国产动画电影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探析
《新闻传播》2022年第6期16-18,共3页林树梓逸 刘晓婷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十七年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研究(1949-1966)”(项目编号:18YJC760053)成果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但大学生培养教育中呈现出部分问题,给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新时期动画电影作为当代影视传媒技术的产物,其蕴含着较强的育人功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引领价值。积极搭建动画电影教育的新主题、...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动画电影 主流价值观 大学生 
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对策研究——以大连市高校为例
《时代人物》2022年第6期204-206,共3页刘晓婷 蔺梓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十七年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研究(1949-1966)》(项目号:18YJC76005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口述史视域下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项目号:WQ2019016);大连市社科联课题《全媒体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在连就业对策研究》(项目号:2020dlskzd166)项目成果
近年来,各地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问题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为毕业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本文主要从大连自身经济、文化以及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出发,结合大连本市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态势和就业促进...
关键词:大连 就业促进政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 影视文化 
动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艺术科技》2021年第14期20-21,共2页刘晓婷 
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十七年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研究(1949-1966)”成果,项目编号:18YJC760053;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口述史视域下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Q2019016。
动画作品具有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的特征,能够满足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实现文化认同,因此动画文化在寓教于乐中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动画作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表现,探讨动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
关键词:动画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路径 
从知识青年到革命者——左翼电影与袁牧之的银幕形象建构被引量:3
《当代电影》2021年第7期62-69,共8页周舒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视域下中国农村早期电影经验的研究(1949-1966)”(项目编号:18YJC760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电影演员,袁牧之在20世纪30年代多部左翼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男性形象,这些形象构成了从浪漫主义知识青年转变为现实主义革命者的轨迹。与其他男明星相比,在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电影阵地中,袁牧之的银幕形象建构更鲜明地体...
关键词:袁牧之 左翼电影 银幕形象 男性气质 
群众文艺中的“声”与“情”——以1960年代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为例被引量:3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3期70-83,共14页周敏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曲艺与‘人民文艺’的普及实践研究(1949—1966)”(编号:19YJC751076);“嘉兴学院‘浙江省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编号:JHW201908)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群众文艺的典型形态,1960年代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脱颖而出,一是它简便和灵活的讲演方式满足了运动持续不断、见缝插针的思想教育需求,二是这种有声的艺术形式所呈现的集体性、对抗性等特征与...
关键词:新故事 口头性 声音的政治 情感工作 群众文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