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KZXB1107)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邹雅艳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外文学》《南开语言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笔下形象学古希腊罗马文学家中世纪晚期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透过《曼德维尔游记》看西方中世纪晚期文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被引量:4
《国外文学》2014年第1期147-153,160,共7页邹雅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的逆转及其历史意义"(NKZXB1107)的阶段性成果
中世纪晚期,当《马可·波罗行纪》在意大利风行一时之时,在欧洲另一端,英国读者则开始阅读另一部关于东方的故事,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几乎与《马可·波罗行纪》不相上下,这部书就是《曼德维尔游记》。该书之所以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关键词:《曼德维尔游记》 中世纪 西方中国形象 
《中国图说》对汉字的研究和认识被引量:1
《南开语言学刊》2013年第2期137-142,共6页邹雅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107)的成果
引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西语言文字的巨大差异使它成为了描述中国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西方人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过程中,耶稣会传教士的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利玛窦是第一个熟练掌握汉语并尝试翻译中国典籍的西方人。
关键词:汉字 利玛窦 中国文化 耶稣会传教士 语言文字 西方人 国图 中华帝国 基督教文化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被引量:4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55-558,共4页邹雅艳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NKZXB1107)
中国和欧洲分处欧亚大陆两端,二者的文化是在相互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发展成熟起来的。文章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考察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神话与传说色彩。距离产生美,无论是幸福宁静的"希伯尔波利安人",还是盛...
关键词:形象学 西方中国形象 古希腊罗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