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JTSB046)

作品数:12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树辉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青海民族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语言与翻译》《新疆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回鹘回鹘文喀喇汗王朝突厥龟兹石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T.Ⅱ.D.205b回鹘文写本撰写时间及相关史事研究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李树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新疆通史.辅助工程.研究类项目.突厥语文献研究>(批准号: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课题<突厥语文献研究>(批准号:07TQB069)的阶段性成果
柏林吐鲁番藏品T.Ⅱ.D.205b回鹘文写本撰写于回鹘入主西州的第二年(791年)。文书中的题年qojn.jl t∫aqsaput aj sεkiz otuzqa(羊年腊月二十八)为唐贞元七年腊月二十八日(792年1月26日),qadr bilgε tεηri ilik qut(顽强、...
关键词:西州 天王 骨咄禄 
突厥语文献的纪年形式和断代方法被引量:1
《语言与翻译》2014年第3期28-33,40,共7页李树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新疆通史.辅助工程.突厥语文献研究"(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厥语文献研究"(07TQB069)
古代突厥语文献是突厥语民族史、文化史及西域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古代突厥语文献的断代,一直是突厥语文献学研究中的瓶颈问题。文章先对古代突厥语文献的纪年形式做一归纳,之后结合多年的断代实践,归纳出"纪年考订法""字体考订法"...
关键词:突厥语文献 纪年形式 断代方法 
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消亡的时间和原因
《丝绸之路》2012年第22期75-82,共8页李树辉 
笔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新疆通史·辅助工程·突厥语文献研究》(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厥语文献研究》(07TQB069)的子课题
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消亡的时间为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以东地区是摩尼教在维吾尔族中坚守的最后一块阵地。此前,有关维吾尔族15世纪末已实现了全民伊斯兰化的观点应予以纠正。
关键词:喀什噶尔 叶尔羌 阿克苏 《大霍加传》 摩尼教 
“额尔古涅—昆”之地理方位及相关问题考辨被引量: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4期114-124,150,共11页李树辉 
笔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新疆通史.辅助工程.突厥语文献研究>(编号: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厥语文献研究>(编号:07TQB069)的阶段性成果
《史集》、《突厥世系》和《伊米德史》所载之"额尔古涅—昆"指山间盆地而非河流。该地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天山山区。诸书所载有关遁入"额尔古涅—昆"两个人的传说属于操用突厥语的乌古斯部族,与《史记·大宛列传》及《汉书·张骞传...
关键词:蒙古 突厥 天山 额尔古纳河 发源地 
圣彼得堡藏SI 2 Kr 17号回鹘文文书研究被引量:3
《敦煌研究》2011年第5期90-99,共10页李树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新疆通史.辅助工程.突厥语文献研究(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厥语文献研究(07TQB069)
现藏圣彼得堡,编号为SI 2 Kr 17号和SI KrⅣ256号的回鹘文文书所本之原件撰写于1053年,是高昌回鹘王国统治者下发给驻守在西部边境指挥官的命令。其中的记述,反映了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王国间战争的某些重要史事,意味着当时高昌回鹘王...
关键词:高昌回鹘王国 喀喇汗王朝 尤尔都斯盆地 撰写年代 史料价值 
回鹘文始用时间考被引量:4
《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119-123,共5页李树辉 
笔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新疆通史.辅助工程.突厥语文献研究>(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厥语文献研究>(07TQB069)的子课题
回鹘文是在胡人文化影响下由粟特文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音素文字,碑铭及出土文献也反映了突厥语族群从对粟特文的借用到改造的演变、发展轨迹,而借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突厥语也就标志着回鹘文的产生。《多罗郭德纪功碑》可证回鹘文至晚...
关键词:回鹘文 粟特文 始用时间 
若羌维吾尔语地名t∫aqlq考源被引量:2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6-72,共7页李树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07TQB069)
若羌县的维吾尔语称名t∫aqlq,系由乌古斯部族的t∫aruqlu部落名称演变而来,始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亦即清代汉文史籍中"卡克里克"译名之所本。该地名的使用,是古代突厥语族群入住塔里木盆地东缘地区的反映,而其起因则与西汉王朝和匈...
关键词:渠犁 去胡来 部落 
西天山南北地区归属喀喇汗王朝的时间及相关历史——兼论龟兹石窟的始毁年代被引量:7
《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6期90-97,共8页李树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TQB069)
西天山南北的布古尔(bygyr,位于今轮台县境内)以西地区和伊犁河流域于11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喀喇汗王朝攻占。龟兹石窟便是于这期间开始损毁的,喀喇汗王朝的穆斯林士兵是最早对石窟进行破坏的人。这场战争曾导致龟兹及伊塞克湖东...
关键词:喀喇汗王朝 宗教战争 葛逻禄 回鹘 拔悉密 
古代亚洲印欧语族群牛图腾崇拜研究被引量:4
《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129-133,共5页李树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新疆通史.辅助工程.突厥语文献研究>(XJTSB04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厥语文献研究>(07TQB069)的子课题
牛图腾文化为古代印欧语族群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宽广的分布区域。由于中亚胡人的突厥化及其在人种和文化方面都与突厥语族群融为一体,牛图腾文化最终湮没不彰。从剖析这一文化现象入手,进而探讨古代印欧人种居民的地理分布以及牛...
关键词:牛图腾文化 印欧语族群 突厥语族群 融合 
释syrmε
《语言与翻译》2009年第2期23-25,共3页李树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科研项目“新疆通史·基础工程·突厥语文献研究”(XJTSB046)成果之一
syrmε是symε的古老形式,是由于r音的脱落而形成的变异现象。文章认为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中至今仍在使用的syzbQ/syzmε(乳渣,奶渣,酸凝乳)就是syrmε/symε的"z方言"形式。
关键词:r-音的脱落 语言变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