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FX009)

作品数:7被引量:12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霍存福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古代契约敬畏契约精神契约制度性安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合情合理,即是好法”——谢觉哉“情理法”观研究被引量:13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178-197,共20页霍存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FX009)
谢觉哉的一般"情理"观,是其"情理法"观的基础,它们是在吸收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成分、在对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形成的。谢老指出革命不排斥友情、亲情、传宗接代等人情,"理"是经过了洗练的"情",对肃清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影响,作用巨大...
关键词:情理法 谢觉哉 合情合理 好法 国法民情 
中国古代契约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敬畏契约、尊重契约与对契约的制度性安排之理解被引量:6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57-64,共8页霍存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FX009)
中国古代的契约精神,是对契约的敬畏,将约定等同于法律;是对契约的尊重,视约定优先于规定;更主要也更为基础性的是,中国人对契约的理解,本来是将其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以为契约是"立信"、"结信"、"征信"的。古代中国社会与国家的结构方...
关键词:古代契约 契约精神 精神内涵 现代价值 
宋明清“告不干己事法”及其对生员助讼的影响被引量:5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82-94,共13页霍存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研究"(05BFX009)
起源于宋朝而延续于明、清的"告不干己事法",其禁制对象为横行闾里的罢免官吏、官吏子弟、生员、地棍等"健讼"者的助讼活动;"健讼"者的主体部分,是正在形成中的讼师群体。宋、明两朝的"告不干己事法",作为基本的或替代的讼师禁制法,间...
关键词:告不干己事法 生员 助讼 
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的抵赦条款与国家对民间债负的赦免——唐宋时期民间高利贷与国家控制的博弈被引量:18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1,共11页霍存福 
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BFX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中的“公私债负停征,此物不在停限”、“后有恩赦,不在免限”等抵赦条款,是民间社会对抗国家赦免私债的契约表现。始于北魏时期的国家对私债的赦免,针对的是“偿利过本,翻改券契”等民间高利贷行为;唐、五代及南宋、...
关键词:敦煌 吐鲁番 借贷契约 抵赦条款 民间债负 高利贷 
再论中国古代契约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唐代田宅、奴婢卖买契约为中心被引量:19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125-135,共11页霍存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法文化精神研究"(05BFX009)。
由唐代有关卖买契约的令文及有关律文规定,可见当时卖买契约与国家法律的基本关系。唐代卖买契约,基本是依照法律令进行的程序和活动,是在法律指导下形成的秩序。在此方面,古代契约活动的依据,主要为国家法,而非所谓民间法。
关键词:古代契约 国家法 卖买契约 
从业者、素养、才能:职业与专业视野下的清代讼师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36-141,共6页霍存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FX009)
清代讼师从业者多为未仕的各类生员,士子多因屡试不第、仕途稽滞而从事讼师之业,国家法律不能禁绝;讼师通晓律例、熟悉例案,法律素养较高;做举子时的经史素养,也使讼师们善用经史资料助讼,以附会通行于官员中的情理断案风习,且成功率较...
关键词:清代讼师 职业 从业者 素养 才能 
唆讼、吓财、挠法:清代官府眼中的讼师被引量:12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6期129-137,共9页霍存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FX009)
讼师唆讼、吓财、挠法,几成定论。从清代情况看,讼师有唆讼者,但大部分案件来源于被动收受而出策,所谓“唆讼”不全部是事实;讼师受财取利,多属主动要价,且价码较高,但这与机制上的不存在同业组织纪律约束及缺乏官府的有组织的管理有关...
关键词:清代 讼师 唆讼 吓财 挠法 官府 同业组织 案件来源 纪律约束 市场供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