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作品数:12被引量:26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彭佩钦苏以荣童成立仇少君黄伟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土壤与肥料》《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农业科学》《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洞庭湖区耕作土壤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利用方式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耕层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有机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33
《环境科学》2007年第8期1816-1821,共6页彭佩钦 仇少君 童成立 任秀娥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4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以亚热带2个国家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样为对象,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BN)和有机氮组分的影响.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酸水解-蒸馏法分别对耕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有机氮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关键词:水稻土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 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有机氮组分 
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被引量:1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5期685-689,共5页彭佩钦 童成立 仇少君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2-YW-42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研究了洞庭湖洲滩地年淹水天数和面积变化。利用洞庭湖代表性水文站1952~2000年的逐日水位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洲滩地的多年平均淹水时间(天数)。结合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不同水位时相卫星图像的解译数据,通过插入法和相关分析,得出了2...
关键词:洞庭湖 洲滩地 淹水天数 湿地演替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土壤氮素含量与循环被引量:9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第4期49-52,共4页黄伟生 彭佩钦 黄道友 苏以荣 朱奇宏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2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5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资助
通过对洞庭湖典型地区的密集采样分析和农户调查,研究了4种利用方式耕作土壤全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两者关系和N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全N、MB-N含量平均值为3.00±0.48g/kg和101.4±49.2mg/kg。双季稻、一季稻、水田...
关键词:洞庭湖区 土地利用方式 全N 微生物生物量氮 N循环 N平衡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耕作土壤的磷素状况被引量:7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年第1期13-17,共5页朱奇宏 彭佩钦 黄道友 黄伟生 苏以荣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2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505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共同资助
通过对湖南省沅江市典型区域高密度采样分析和农户基本情况调研,研究了洞庭湖区4种主要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素状况。结果表明,4种主要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磷素都呈盈余状态,盈余量为旱地>双季稻水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不同利用方式下...
关键词:洞庭湖区 耕作土壤 土壤磷素状况 
洞庭湖区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3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第3期756-760,共5页黄伟生 彭佩钦 苏以荣 黄道友 朱奇宏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505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在洞庭湖区选取典型样区,于2004年3月通过调查和密集取样,测定了各种耕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分析了DOC、MBC、TOC的关系。结果表...
关键词:利用方式 耕地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被引量:27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唐国勇 彭佩钦 苏以荣 童成立 吴金水 黄伟生 朱奇宏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2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5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505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资助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秸秆还田 耕作土壤 洞庭湖区 
洞庭湖区湖垸农业与退田还湖区替代农业模式研究被引量: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第4期204-206,共3页彭佩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KZCX2-SW-4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资助
简析了洞庭湖区湖垸农业形成与洪涝灾害状况,并提出退田还湖湖垸实行避灾种植制度,建立高效替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洞庭湖区 湖垸农业 洪涝灾害 退田还湖 替代农业 农业模式 农业发展模式 种植制度 
洞庭湖区农业环境与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被引量:17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3期322-326,共5页彭佩钦 仇少君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项目(KZCX2SW4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围湖垦殖形成了洞庭湖区湖垸农业形式,湖垸农业的形成加速了湖区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压力也促进了围垦。不断的围湖垦殖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由于湖泊面积减少,湖垸农业处于外洪内涝的环境中。归纳了洞庭湖区的农业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模式 洞庭湖区 农业环境 生态保护工程 生态农业模式 复合经营模式 围湖垦殖 生物多样性 耕地面积 湖泊面积 发生频率 洪涝灾害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功能衰退 湿地生态 土壤退化 泥沙淤积 农业结构 经济植物 作物模式 
洞庭湖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碳、氮及其垂直分布被引量:97
《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彭佩钦 张文菊 童成立 王小利 蔡长安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426;KZCX1-SW-01-04);国家"973"项目(2002CB4152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以洞庭湖3类湿地的典型剖面为代表,研究了土壤碳、氮和微生物C、N状况及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C、N有明显差异,而且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湖草滩地表层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高于芦苇滩地和垦殖水田。湖...
关键词:滩地 水田 土壤全氮 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 垂直分布 全氮含量 湿地土壤 芦苇湿地 正相关关系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对策被引量:12
《生态环境》2004年第1期139-141,共3页彭佩钦 赵青春 蔡长安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项目(KZCX2-SW-41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02200220020223)
在调查分析洞庭湖区围湖垦殖和湖垸农业形成的历史的基础上,归纳了湖垸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面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土壤退化和潜育化严重;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并结合已有的经...
关键词:洞庭湖区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洪涝灾害 生物多样性 环境污染 湿地 生态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