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2011]821)

作品数:13被引量:21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伟杰黄永林谈国新孙传明宋奕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南京博物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州学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非物质信息空间文化遗产数字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探索性构建被引量: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31-136,共6页王月月 
2011年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阶段性成果。(项目文号:文科技函[2011]821号)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学术界也较早开始了对曲艺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研究人员对曲艺进行分类,然而至今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全国各地开始积极申报曲艺类非物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艺 三层次分类体系 
文化线路遗产视角下的“万里茶道”申遗被引量:2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76-83,共8页宋奕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号)
17世纪后半期至1920年代间兴盛的中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道,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俄时提出了"万里茶道"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其作为"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议...
关键词:万里茶道 文化线路 世界文化遗产 突出的普遍价值 
酸化纸质文物水溶液真空脱酸和冷冻干燥试验研究被引量:9
《真空》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詹艳平 李超 余跃进 胡弯 张金萍 郑冬青 
江苏省科技厅项目(BE2008682);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项目批文号:文科技函[2011]821号)
以酸化纸质文物为对象,研制了一种集真空脱酸、低温预冻和真空干燥于一体的试验装置,并应用该装置对纸质文物进行真空脱酸和对脱酸后纸质文物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试验。研究了真空脱酸、低温预冻和真空干燥各试验工艺和数据,并对试验前后...
关键词:真空脱酸 冷冻干燥 纸质文物 工艺研究 
农民主体性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基于河南省七个村落的问卷调查被引量:16
《中州学刊》2013年第12期101-106,共6页王伟杰 纪东东 
2011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的阶段性成果;"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一个国家建构和政府主导的过程,也是一个农民参与和发挥主体性的过程。现阶段,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政府取代,导致其主体失位和集体失语;政府缺少民意沟通,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农民文化需...
关键词:农民主体性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农村文化建设 城乡文化一体化 
中国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研究被引量:22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206-211,共6页王伟杰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审、管理以及传承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中国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稀少、归属不清、层次模糊等问题,本文...
关键词:传统医药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名录 
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形成原因及其启示被引量:7
《民俗研究》2013年第5期103-110,共8页王伟杰 
2011年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文科技函[2011]821号)阶段性成果
箭垛效应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萦绕在箭垛式人物周围的传说故事多为情节相似的正面形象堆积。然而,箭垛效应同时也存在着反面人物形象的堆积、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甚至是正(反)面人物的反(正)面形象堆积...
关键词:多面性 箭垛式人物 形成原因 启示 
民族旅游与族群文化变迁——以四川平武白马藏族为例被引量:4
《旅游论坛》2013年第4期93-98,共6页李林 肖洪根 
2011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
旅游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的概念进行剖析,分析了民族旅游发展的特点。基于对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民族旅游发展与族群...
关键词:民族旅游 文化变迁 族群 
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被引量:4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65-171,共7页黄永林 王伟杰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号);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阶段性成果
数字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手段和新契机。然而,我国目前非遗的六分法、八分法、十分法、十三分法和十六分法都存在些许不足,如分类多为单线索式、一级分类不完善、二级分类较为缺乏等问题,因此重构符合...
关键词:数字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体系 
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被引量:8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79-184,共6页谈国新 孙传明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号)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逐渐成为保存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数字化保护存在数字化形式简单、数字化传播和传承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等问题。为此,本文首先从信息空间理论的编码、抽象和扩散三个维度对非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空间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传播 
激荡与交流: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实践的交互式探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24-27,共4页王伟杰 
2011年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的阶段性成果(文科技函[2011]821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各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本文针对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关心的保护与开发、传承方式的固守与创新以及如何利用社区实现动态传承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真...
关键词:中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 探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