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810020)

作品数:11被引量:10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艳娥陈晓莉钟海任艳妮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财经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村经济》《四川行政学院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乡村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民权益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元化乡村治理主体的治理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被引量: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06-111,共6页任艳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为关系研究"(08JA81002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中村治理中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与良性互动研究"(10BZZ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多元主体凭借什么样的治理资源参与乡村治理,这些治理资源是否配置合理、有效利用,直接关系到其治理能力的强弱和治理效果的好...
关键词:乡村治理 治理主体 治理资源 优化配置 
社会资本变迁视域下我国乡村有序治理探微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79-82,87,共5页钟海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为关系研究("08JA810020)
农村社会资本是乡村有序治理的重要因素,其结构及变迁对乡村治理造成一种复合性的双重影响,即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1980年代后,农村社会资本正处于一种承继与消逝、异化与新生的新旧裂变之中。当前,应积极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依此实现...
关键词:农村社会资本 乡村治理 法治社会 村民自治 
乡村公共事务决策中的村民代表——基于一个案例的调查被引量:1
《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陈晓莉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为关系研究(立项号:08JA810020)成果之一
本文是关于一个村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践的个案研究,主要利用一个村庄的日常政治生活的材料反映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运作状况及其实施效果。研究认为村民代表能否在村级治理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中发挥效能,不仅与制度建设有关,而且与...
关键词:乡村公共事务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谈判与协商 善治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实际效能及其完善——基于对苏村的观察被引量:4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6,共6页陈晓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A810020)
我国村民自治实践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以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制度正逐渐普及,并成为村级治理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真要从制度设计变成日常行为尚需时日。文章在基层...
关键词:村民自治 村民代表会议 制度效能 
村民委员会作为乡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的一种尝试性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21-25,33,共6页张艳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810020)的部分成果;西安财经学院2009年院级课题(09XCK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村民委员会 农民权益 组织依托 社会性复归 
关于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被引量:71
《农村经济》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张艳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为关系研究"(编号:08JA810020);西安财经学院2009年院级课题"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践路径研究"(编号:09XCK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围绕乡村治理主体的整体性研究一直是乡村治理研究的薄弱点。随着乡村治理实践进程的推进,乡村治理的研究重心必将从当前以静态的治理模式讨论为主走向以动态的治理主体研究为主;对于乡村治理主体内涵和类型的界定,目前仍然是模糊...
关键词:乡村治理 治理主体 模式类型 行为关系 多中心治理 
论村民委员会作为乡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的可能与路径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66-69,共4页张艳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为关系研究>(课题编号:08 JA810020)的阶段性成果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村民委员会 农民权益 农会 
权利下乡: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重构的根本被引量:3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79-83,共5页张艳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乡村治理主体及其行为关系研究(08JA810020)的部分成果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行政下乡"等过程,完成了国家的"权力下乡"的任务;当前的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从根本上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促进乡村社会的自我发育,推进"权利下乡"是重构...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 国家权力 乡村社会 农民权利 权利贫困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及治理思路被引量:2
《求实》2009年第5期45-48,共4页陈晓莉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8JA810020)
城乡一体化既是社会利益增长的过程,也是城乡不同利益主体相互碰撞、冲突,社会矛盾频仍的过程。这些社会矛盾类型繁多,成因复杂,危害较大。因此,政府不仅要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农村社会政策以反映农民利益诉求、重建社会信任,从根本上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村社会矛盾 解决机制 
乡村治理精英转型问题探讨——以苏村党支部为例被引量: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5-21,共7页陈晓莉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8JA810020)
新形势下,作为农村正式权威结构核心的村党支部正面临传统精英向法理型精英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村民对体制精英原有的信任关系破裂,村支书权威受到质疑,甚至被颠覆,乡村治理由此陷入困境。突破村级党组织治理困局的出路在于建立协商...
关键词:村庄权力结构 村党支部 合法性困境 协商型治理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