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132)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慧仁李碧芳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更多>>
相关主题:意识流《邱园记事》花坛文学道具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作为“主题道具”的花坛——《邱园记事》解析被引量: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74-77,共4页张慧仁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项目<伍尔夫小说"主题道具"现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132)
《邱园记事》中开创的是多组人物形象的意识流文本创作方式。小说借助"邱园花坛"来组合、叠合多个人物组合的意识流,在这里,"邱园花坛"就是伍尔夫用来组织意识流的"主题道具",她依靠这一道具,向读者展示了邱园里男男女女的内心意识,构...
关键词:花坛 意识流 主体道具 文学性 
《墙上的斑点》“主题道具”现象透析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1期128-131,共4页张慧仁 
本人主持的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项目"伍尔夫小说‘主题道具’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011B132】的阶段性成果
人物的情绪、情感流动原本无序、非逻辑,伍尔夫借助"墙上的斑点"这一"道具",让它们完全经由一个"斑点"放射、流露出来,又逻辑地呈现为对某一社会、哲学、文化主题系统化的意识流动。这个斑点成为小说文本的逻辑化道具。这种意识流创作...
关键词:意识流 非逻辑 主题道具 心理科学化 
《达洛卫夫人》文本中主体间性的建构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年第3期28-31,共4页李碧芳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伍尔夫小说"主题道具"现象批评>(项目编号:2011B132)的阶段性成果
莫里斯·梅洛-庞蒂在胡塞尔现象学哲学中阐述的主体间性概念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之肉"的概念,他用世界的"肉身化"来说明人与外物、人与人以及"可见的世界"与"不可见的世界"之间的可逆性,即主体间性。将梅洛-庞蒂的主体间性理论应用到伍尔...
关键词:《达洛卫夫人》 主体间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