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ZS010)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大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兰州学刊》《敦煌学辑刊》更多>>
相关主题:五代宋初敦煌寺院都司女子唐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尼寺人口数量的比较被引量: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陈大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8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6CZS010);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0YS82);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境内敕建寺院十七所,其中僧寺十二所,尼寺五所。虽然从寺院的数量上来看,僧寺占绝对优势,但女尼的总数却多于男僧。原因在于就单个寺院而论,尼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僧的数量。在敦煌这样一个弥漫着佛教氛围的西北地区著...
关键词:唐后期五代宋初 敦煌僧尼僧寺 尼寺 人口数量 
敦煌僧寺与尼寺之间的往来关系
《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86-90,共5页陈大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ZS010);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405)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从僧寺藏尼经、女尼潜居僧寺、女尼布施僧寺、相互纳赠与助葬、僧团的集体活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敦煌僧寺与尼寺之间的往来关系。
关键词:敦煌寺院 僧寺 尼寺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僧与尼寺/尼贫富状况的比较被引量: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4期20-32,共13页陈大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ZS010);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405)阶段性成果
本文利用敦煌资料与传世典籍互相借重,对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和僧与尼寺和尼贫富状况作一比较,以揭示二者在经济状况乃至生存状态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收入构成从性质上可以划分为宗教性收入和世俗性收入。宗教性收入主要来自施主的布...
关键词:唐后期五代宋初 敦煌僧寺与尼寺 僧与尼 贫富状况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建筑研究被引量:1
《唐史论丛》2009年第1期221-250,共30页陈大为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06CZS01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域外汉文古文献学”(T0404)。
中古时期的敦煌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佛教都会,如S.2575《天成四年(929年)三月六日应管内外都僧统置方等戒坛牓》载:"窃闻龙沙境域,凭佛法以为基。"龙沙系敦煌异名。S.4359背《阙题二首》中有:"莫欺沙州是小处,若论佛法出彼所。"P. 2598背...
关键词:五代宋初 敦煌寺 尼寺 净土寺 僧寺 禅窟 灵图寺 僧统 仓司 僧政 
晚唐五代宋初敦煌试经考略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09年第4期12-15,11,共5页陈大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ZS010);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405)阶段性成果
文章利用敦煌资料与传世典籍互相借重,对敦煌试经活动的主办者与参加者、试经活动的程序、所试经的内容和数量、试经活动的实际执行情况等问题作了一些考证。研究表明:敦煌的试经活动与内地的试经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渊源关系,也有...
关键词:晚唐五代宋初 敦煌试经 诵经 度僧 
敦煌龙兴寺与其他寺院的关系被引量:9
《敦煌学辑刊》2009年第1期52-64,共13页陈大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06CZS010)阶段性成果
本文对敦煌龙兴寺与敦煌地区其他寺院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龙兴寺是敦煌地区佛教僧团的最高管理机构都僧统司的驻所,成为都司的象征,统属着其他寺院;龙兴寺也是都司下属机构经司的所在地,掌管着敦煌的官经,成为敦煌地区佛典贮存...
关键词:敦煌龙兴寺 其他寺院 都司 经司 
《二十世纪的敦煌学》读后被引量:1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陈大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CZS01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域外汉文古文献学"(T040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此书是作者的论文集,所收十六篇文章,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三篇,是对敦煌的历史概况、兴衰之因及其文化特征等有关敦煌的一般性问题的探讨;第二组是回顾与评述20世纪敦煌学及其与唐史的关系的四篇文章;第三组是作者所写的关于敦...
关键词:20世纪 敦煌 敦煌学 
从社会道德层面看唐宋女子再嫁问题被引量:1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75-78,共4页陈大为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项目编号:06CZS01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域外汉文古文献学"(项目编号:T0404)
本文着眼于社会道德层面,通过对唐宋两代皇帝、名儒士大夫、一般平民三个阶层对女子再嫁态度的分析,指出唐宋两代各阶层对女子再嫁普遍具有认同感,不以之为非。从道德观上看,唐代贞节观念相当淡薄,各阶层皆以为再嫁理所应当,符合当时社...
关键词:再嫁 贞节观 道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