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W085)

作品数:22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子方吴衍发刘春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戏剧艺术》《中华戏曲》《中国戏剧》更多>>
相关主题:校本宫廷杂剧杂剧明杂剧晚明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的戏剧学阐释
《戏曲研究》2021年第4期69-85,共17页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BZW085);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考论”(项目编号:19WMB061)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部戏曲文献巨制,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以下简称“赵本”)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样体现在戏剧学领域,这方面相关学术界或多或少已经注意到了,但至今尚未作为专题展开,殊为缺典。本文拟就相关资料作一阐述,以就教于方家。一进入明代后...
关键词:赵琦美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杂剧 繁盛期 戏剧学 《元曲选》 中国戏剧史 《中原音韵》 
明代戏曲藏书考论被引量: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90-204,208,共16页徐子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研究”(13BZW08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考论”(19WMB061)
明代是戏曲藏书繁盛和全面发展的朝代,总体上呈现出宫廷与个人互动消长流变之势,包括宫廷收藏、戏曲家收藏、藏书家收藏、刻书家收藏四大块。上自贵族藩王、朝廷高官,下至文人处士、书坊业主多所参与,呈现出宫廷戏曲藏书向社会流动趋势...
关键词:戏曲文献 藏书史 刊刻 明王朝 
“穿关”三论被引量:2
《戏剧艺术》2021年第3期66-77,162-163,共14页刘春 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13BZW085);江苏省文脉工程项目“赵琦美与钞校本古今杂剧考论”(19WMB061)的阶段性成果
"穿关"是指以杂剧剧本为依据,使用造型手段将剧作者的构想具象化、可视化和舞台化。它不是被动地复刻剧本,而是立体地剖析剧中人物形象,是将演员塑造成为舞台艺术形象的工具和媒介。由于舞台塑造的有限性,只有将演员的表演交织在曲词和...
关键词:穿关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元明杂剧 戏剧服饰 
从“穿关”指代内容演变 看传统戏曲衣箱制的历史发展
《中国戏剧》2021年第3期60-62,共3页刘春 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W085;2019年度江苏省文脉工程项目“赵琦美与抄校本古今杂剧考论”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WMB061。
衣箱制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较早的"做杂剧的衣服""行头""戏衣"到"穿关",再到后世演剧之"串头""穿戴题纲",直至今天的"戏曲衣箱",它所指对象的称谓在历代舞台艺术实践进程中经历了多次阶段性变化,其中明代宫廷剧场演出中的...
关键词:穿关 剧场演出 传统戏曲 阶段性变化 历时性 明代宫廷 杂剧 
一幕值得深思的性格悲剧——关汉卿杂剧《鲁斋郎》剖析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0年第1期323-331,共9页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13BZW085)
性格悲剧是指悲剧主人公性格方面的弱点构成的悲剧。在《鲁斋郎》一剧中,张珪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性格悲剧人物,而他同时又具有悲剧主人公的身份,在整个剧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们将此剧作为性格悲剧乃是顺理成章的事。第四折包拯...
关键词:《鲁斋郎》 性格悲剧 杂剧 关汉卿 
关于赵琦美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思考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20年第11期18-23,共6页刘春 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BZW085);2019年度江苏省文脉工程项目“赵琦美与钞校本古今杂剧考论”(项目编号:19WMB0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穿关"是明初教坊艺人专为宫廷杂剧演出时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安排而设计,它主要包括各脚色在剧中的穿戴、化妆和应执砌末。从整个戏曲舞台人物造型发展史来看,"穿关"还不成熟,但从与剧中脚色的关系来看,它已经与各类脚色建立了相对稳...
关键词:传统戏曲 舞台美术 元明杂剧 宫廷剧场 穿关 
赵琦美钞校内府本杂剧“穿关”研究现状及趋势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19年第3期88-91,共4页刘春 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13BZW085);2019年度江苏省文脉工程项目“赵琦美与钞校本古今杂剧考论”(19WMB061)
古代戏曲舞台美术一直是我国戏曲研究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资料的严重匮乏。抗战期间,102种“穿关”随附晚明藏书家赵琦美钞校的古今杂剧在上海地区的发现,无疑为我国戏曲界研究元明戏曲舞台场景和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献...
关键词:穿关 舞台美术 古代剧场艺术 元明杂剧 舞台人物造型 
赵琦美生平履历考论——纪念赵琦美抄校本古今杂剧发现80周年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9年第1期48-56,共9页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BZW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赵琦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早年家居(1563-1599)、南京为官(1599-1610)、任职京师(1610-1619)、家居与客死任所(1619-1624)四个时期。考其生平履历,赵琦美抄校古今杂剧是在任职京师期间,始于万历四十年,终于万历四十五年。赵琦美一生致力...
关键词:赵琦美 生平履历 古今杂剧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带饰”类型及其形象考——以明代考古实物和绘画作品为据被引量:1
《中华戏曲》2018年第2期59-73,共15页刘春 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BZW085)
在戏剧舞台上,系腰之带是经过美化和戏剧化了的视觉艺术表现方式,其舞台意义在服饰造型艺术与戏剧表演艺术等方面都得以具体体现,目的在于配合舞台演出,融生活实用性和舞台艺术性于一体,起到烘托脚色性格、身份和塑造脚色形体美感的作...
关键词:舞台艺术形象 绘画作品 古今杂剧 脉望馆 艺术表现方式 戏剧舞台 考古 明代 
赵琦美与钞校本古今杂剧新探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18年第6期143-150,共8页徐子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研究”(13BZW085)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于琦美由南京都察院炤磨升北京太常寺典簿的时间,四库本《太常续考》明系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而非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赵氏钞校本杂剧终归武康,少量剧本如《莽张飞大闹石榴园》和《状元堂陈母教子》被带回常熟。张远侨居常熟...
关键词:赵琦美 《太常续考》 脉望馆 元明杂剧 张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