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

作品数:433被引量:75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金欣欣张玉来刘静桑宇红宋洪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沈宠绥运用中原之音辨正吴中弦索之讹
《南大戏剧论丛》2024年第2期1-28,共28页李惠绵 
晚明沈宠绥编撰《弦索辨讹》的宗旨是“正吴中弦索之讹”。吴中弦索巧于弹奏之法而疏于字面的纰缪,使沈宠绥意识到以中原之音正吴中弦索“平仄之讹”与“阴阳未解”两大缺失的必要性。沈宠绥遵《中原韵》叶切,参酌中原音系韵书,包括周...
关键词:沈宠绥 吴中弦索 《弦索辨讹》 《度曲须知》 《中原音韵》 
影钞元刊本《中原音韵》与王国维的戏曲研究
《南大戏剧论丛》2024年第2期51-62,共12页梁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戏曲稿抄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ZD267);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24—CXRC—26)阶段性成果。
王国维旧藏影钞元刊本《中原音韵》,其底本是铁琴铜剑楼藏本。光宣之交,王国维寓居京师,后与缪荃孙交好;彼时缪氏正筹措常熟瞿氏藏书进呈京师图书馆一事,王国维借机获藏此书。《中原音韵》与王国维佚稿《曲调源流表》关系密切,是其考证...
关键词:影钞元刊本《中原音韵》 王国维 罗振玉 《曲调源流表》 《宋元戏 曲史》 
官话方言古庄组声母内外转对立形成之谜及解析——兼论南北官话方言形成的底层机制与相互交融
《语言科学》2024年第6期561-569,共9页王为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VRC035、18ZDA305、17ZDA301)的资助。
《中原音韵》已出现内转庄组字并入精组的现象,表明古庄组字依内外转对立的“南京型”不仅仅是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的特征。宋代南北通语的相互交融是《中原音韵》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南北官话方言古知庄章声母的演变特征与阿尔泰...
关键词:《中原音韵》 江淮官话 知庄章 内外转 融合 
支思部:从《诗经》到《中原音韵》
《汉字文化》2024年第17期1-6,共6页陈鸿儒 
《诗经》与《中原音韵》相去两千多年,但都记录各自时代北方的语音系统。文章以支思部为例向前追溯,发现《诗经》与《中原音韵》没有“代沟”。文章还认为:1.《诗集传》资思部与《中原音韵》支思部有相同的语音特征,只是范围小大有别。2...
关键词:《诗经》 《中原音韵》 支思部 《切韵》异质之音 汉语史 方法论 
《中原音韵》萧豪韵的构拟——兼论《中原音韵》二等牙喉音开口介音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麦耘 
本文对元代散曲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证明《中原音韵》萧豪韵舒声韵里一二等与三四等具有不同的韵腹元音,但入声里则韵腹相同;同时认为其一等与二等帮、泥母的对立不是韵腹的对立。为解释这种情况,比较《蒙古字韵》,构拟[-ɣ-]介音在二等...
关键词:萧豪韵韵腹 一二等与三四等关系 一等与二等的对立 二等牙喉音介音 
毛先舒的《南曲正韵》和曲韵论
《文化艺术研究》2024年第3期67-82,114,115,共18页俞为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曲韵研究”(项目编号:19VJX148)的阶段性成果。
《南曲正韵》是一部南曲专用韵谱。由于毛先舒认为四声韵系是语音之“正音”,而《洪武正韵》是四声韵系的韵谱,因此,他将《洪武正韵》作为设置韵部和收列韵字的主要依据,《南曲正韵》的二十二个韵部便是据《洪武正韵》设置的。他认为,...
关键词:《中原音韵》 正音 入派三声 《南曲正韵》 《洪武正韵》 
周德清生平及《中原音韵》刊行问题补说
《古汉语研究》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尹瑀 张玉来 
作为一代杰出的曲家,周德清的生平却一直考之未详,并有多种错误的说法误导学界。根据《中原音韵》有关序文及周德清传世作品,本文厘清了周德清的诸多生活细节:长期流滞江南,可能曾在杭州一带长居;周游乐场,以曲作谋生,但事业发展不甚理...
关键词:周德清 《中原音韵》 元曲 
官话方言德麦韵演变趋向被引量:1
《方言》2023年第4期445-451,共7页刘祥柏 
本文用《中原音韵》音系框架作为参照,分析官话方言德陌麦韵(简称德麦韵)演变类型以及演变趋向。官话方言德麦韵有分立型与合流型两大类,合流型根据演变合流方向分为齐微型、皆来型、车遮型。北京话白读层为德麦分立型,文读层属车遮型,...
关键词:官话方言 《中原音韵》 德麦韵 车遮韵 歌戈韵 演变趋向 
《中原音韵》部分争议字归部问题探究
《语言历史论丛》2023年第1期49-60,252,共13页刘易 
由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网络流行语生成的生态学考察”(YJSKY22076)的阶段性成果
《中原音韵》作为归纳北曲用韵、为北曲服务的一部韵书,其中的部分韵字与元曲实际用韵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琼、咱、徙、塞、媸、蚩”六字为例,旨在厘清这些韵字的归部问题,探讨它们归部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原音韵》 韵字       
《中原音韵》iaE、iεE对立在江西方言中的反映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289-299,共11页赵彤 
中古牙喉音开口二等在《中原音韵》音系中普遍产生i介音,在山、咸、效各摄中与同摄三四等构成iaE和iεE的对立。这种对立在一些江西方言中仍然存在,表现为一部分牙喉音开口二等字文读为iaE,与同摄三四等的iεE对立。江西方言的文读iaE...
关键词:《中原音韵》 iaE、iεE对立 江西方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