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儒

作品数:38被引量:4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古韵检讨《诗集传》汉语史声母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语言研究》《龙岩学院学报》《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语舌齿音声母检讨
《汉字文化》2025年第1期1-7,共7页陈鸿儒 
文章探讨汉语舌齿音声母的南北音。文章认为:1.端透定、精清从心邪与知彻澄、照穿床神禅,不是上古与中古的关系。2.端透定、精清从心邪与知彻澄、照穿床神禅,都是上古声母。3.知彻澄、照穿床神禅是南音独有的声母,北音中不存在。4.知彻...
关键词:上古声母 端精 知照 南北音 汉语史 方法论 
支思部:从《诗经》到《中原音韵》
《汉字文化》2024年第17期1-6,共6页陈鸿儒 
《诗经》与《中原音韵》相去两千多年,但都记录各自时代北方的语音系统。文章以支思部为例向前追溯,发现《诗经》与《中原音韵》没有“代沟”。文章还认为:1.《诗集传》资思部与《中原音韵》支思部有相同的语音特征,只是范围小大有别。2...
关键词:《诗经》 《中原音韵》 支思部 《切韵》异质之音 汉语史 方法论 
是叶韵还是离析唐韵:《诗》韵研究方法检讨被引量:2
《汉字文化》2024年第5期1-8,共8页陈鸿儒 
《诗》韵与《唐韵》常有出入。研究《诗》韵时,对待这种出入吴棫、朱熹与顾炎武、江永有不同的认识与不同的处理方法。吴棫、朱熹认为这种出入的原因是《诗》用上了《唐韵》的异质之音,于是注上异质之音以叶其韵。顾炎武、江永认为是《...
关键词:鱼虞模 尤幽侯 南北音 古韵研究 叶韵 离析唐韵 
汉语唇音声母检讨
《汉字文化》2023年第21期1-5,共5页陈鸿儒 
文章认为“轻唇音”出自南音,先秦不读f而读晓匣,“古无轻唇音”当言古音“北无轻唇音”。文章还就复辅音及汉语语音研究等问题阐明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唇音声母 晓匣 南北音 声母异读 汉语研究 理论 材料 方法 
上古韵部检讨被引量:2
《汉字文化》2023年第9期1-6,共6页陈鸿儒 
文章利用古籍中保留的字音异读资料,检讨李方桂先生鱼阳宵、祭歌元、葉谈缉侵等上古韵部的相关论说,并借以进一步验证南北音。
关键词:南北音 上古韵部 阴阳入相配 理论 材料 方法 
段玉裁古韵“第二类”考辨及汉语音韵研究相关问题被引量:3
《汉字文化》2022年第17期1-6,共6页陈鸿儒 
文章考辨段玉裁古韵“第二类”存在的问题及其失误的原因,阐述汉语音韵研究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切韵》 南北音 异质相押 音韵研究 理论方法 汉语史 
漫谈北京话铎药觉的文白异读被引量:3
《汉字文化》2022年第5期1-5,共5页陈鸿儒 
文章以北京话铎药觉的文白异读为例,阐述汉语语音一源双线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北京话 铎药觉 舒声韵 南音 北音 一源双线 汉语史 
南音北音与汉语音韵研究被引量:5
《汉字文化》2022年第1期7-11,共5页陈鸿儒 
文章以莆田方言韵母的南北音,说明闽音东阳唐同韵、歌戈豪同韵、歌戈模同韵的原因,并向前追溯,深究韵学上一些问题的本质。同时,探讨与歌豪鱼关系密切的麻韵类的南北音,了解麻韵类在《诗经》用韵中的实质。再据以谈谈韵学研究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南音 北音 汉语音韵 研究方法 
唐宋韵图释读(二)被引量:3
《汉字文化》2021年第13期1-5,共5页陈鸿儒 
文章据唐宋韵图说说南北方言声母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南北音声母 照二知二  泥娘日 轻唇音 《切韵考》 
唐宋韵图释读被引量:7
《汉字文化》2021年第1期1-9,共9页陈鸿儒 
文章对唐宋韵图的"等"与"内外转"进行了阐述,并据以逐图释读《七音略》。文章还对唐宋韵图的性质、内外转图的区别、《切韵》的性质、重纽等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 内外转 重纽 二四假等 二等假韵 三四等重韵 释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