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29)

作品数:26被引量:13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晖谢耀亭郭旭东赵学清吕亚虎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历史教学(下半月)》《兰州学刊》《考古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甲骨文商周出土字画商代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楚竹书《吴命》缀连编排新考被引量:3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王晖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05JZD00029)阶段性成果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7册《吴命》原整理者因把该篇时代及简文所涉及国家的关系未能理清楚,因而在简文编排、断句及释为方面出现诸多错误。本文认为该事件即《左传》哀公十年所记之事,其时吴国为楚侵陈而出兵救陈并与楚国使臣交...
关键词:上博简 《吴命》 吴国 战国楚简 古文字 
上博简《鬼神之明》篇的归属与儒墨鬼神观被引量:2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7-41,47,共6页何飞燕 田春锋 
200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号:05JZD00029)
先秦儒家很少谈及鬼神,敬鬼神而远之,主张重人事,轻神事。墨家则力证鬼神的存在与鬼神的赏善罚暴。上博简《鬼神之明》篇解释了鬼神的"明"与"不明",与《墨子》的鬼神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当是墨子后学对墨家思想的修正,体现了战国...
关键词:儒家 墨家 《鬼神之明》 
“五”数发微被引量:3
《文博》2012年第1期89-93,共5页谢耀亭 
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05JZD00029)
"五"字构造可分二个体系:一为积画义之五,一为相交义之五。二者分别体现着不同的造字思想,前者基于"取象于物"的具象思维而创,后者建立在抽象的宇宙观下而造。"五"数的神秘化,与体现宇宙观的相交义之五有极为密切之关系。先民在对时空...
关键词: 宇宙观 五行思想 
从西周金文看西周宗庙“图室”与早期军事地图及方国疆域图被引量: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31-38,共8页王晖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29)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年已有用于战争的军事地...
关键词:西周 金文 图室 先祖画像 军事地图 方国疆域图 
郭店简《六德》篇探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谢耀亭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05JZD00029)
郭店简《六德》篇,表达了早期儒家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在早期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德"的组合,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原始五行思维的影响。"六德"的呈现,便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并以此达到现实秩序的和谐...
关键词:郭店楚简 《六德》 儒家 政治思想 
中国文字起源时代研究被引量:24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5-23,共19页王晖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05JZD00029)
出土考古资料的刻划符号应分象形类和抽象类两种,从文字的性质看,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类的刻划符号和图案,而非抽象类的刻划符号。中国文字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功能来看,中国早期文字经历了从"文字性符号"、...
关键词:中国文字起源 文字画 文字性符号 汉字体系 甲骨文 
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朝觐礼仪被引量: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4-29,共6页郭旭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05JZD0002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ZS005)
殷商时期王畿之外分布有大量的方国诸侯,它们与商王朝之间是十分脆弱的主从关系,双方通过一定的礼仪制度等多方面的习俗和规定来维系这种并不稳定的联盟或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甲骨卜辞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确存在着诸侯朝觐商王以及商...
关键词:殷商文化 甲骨文 朝觐礼仪 
上古时代的氏族、国家、王权等观念的古文字形体学考察被引量: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30-35,共6页邵英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05JZD00029)
从古文字资料看,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氏族是重要的组织结构,有着独立的标志和武装。封土植树是原始的地域界线,随后,国家疆域意识成熟并实行疆土规划,在部族之间的征战中王权意识形成。上古时代的氏族、国家、王权等观念较为形象地保留...
关键词:古文字形体学 氏族 土地 疆域 王权 
从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看前汉字时代“文字画”的遗迹被引量:3
《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2期5-20,共16页王晖 
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05JZD00029)阶段成果之一
殷墟甲骨文中有一些字所表示的含义不是和语词相对应,而是和句子或复杂词组相对应。从这种甲骨文和语言句子成分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字符—句子文字"或"字符—复杂词组文字",有一些更早期的还可能是"字符—句群文字",应为前汉字...
关键词:甲骨文和金文 文字画 字符—句子文字 字符—复杂词组文字 
从古文字学看上古时代网具的类型与用途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73-77,84,共6页邵英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05JZD00029)
鉴于网具对上古先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结合卜辞语义以及先秦典籍文献记载,将古文字形体结构与器物上的网具图案进行比对和分析。分析认为,原始网具的样式与当代所使用的网具并无大的不同;原始网具至少有3种类型,其使用方法也有一定...
关键词:网具 古文字 甲骨文 渔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