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ZS001)

作品数:6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尹建东王勤美王世丽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山学院学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豪族秦汉汉代先秦五服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试论汉代西南夷早期豪族的形成条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65-68,共4页尹建东 王勤美 
国家社科基金"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项目编号:08XZS001
西南夷早期豪族是南中大姓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或前期形态,主要是从汉族移民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在西南夷复杂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中,相对独立、稳定的汉族移民社会的长期存在,无疑是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代...
关键词:汉代 西南夷 早期豪族 形成条件 
东汉魏晋时期巴蜀豪族与南中大姓发展差异性之比较被引量: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03-106,共4页尹建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项目编号:08XZS001)阶段成果
东汉魏晋时期,巴蜀豪族与南中大姓在各自地域社会政治变迁中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能忽略的是,二者的发展路径及演变过程却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别,而这种差别不仅与两地豪族大姓的来源、结构、类型及...
关键词:巴蜀豪族 南中大姓 发展差异 魏晋时期 
汉代地域性豪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关东、关中、江南及西南豪族为中心被引量:4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22-127,共6页尹建东 
国家社科基金"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项目编号:08XZS001)阶段成果
作为汉代以来地域性豪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东、关中、江南以及西南等地的豪族,在结构、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相同或相近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构成状况与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地豪族在形成时间、来源...
关键词:汉代 地域性 豪族 发展差异 
对秦汉王朝开发经营西南地区的几点认识——古代西南边疆问题研究之一被引量:1
《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46-50,共5页尹建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08XZS001)
秦汉时期的西南地区主要是由巴蜀和"西南夷"两个不同的地理及文化单元所构成的。由于西南地区本身并非是一个"均质"性区域,加之秦汉王朝开发西南地区的目的、动机、手段又不尽相同,使得西南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西南北部的巴蜀地区很...
关键词:秦汉 西南地区 开发经营 社会变迁 
东晋以来爨氏与中央和地方势力的关系
《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53-56,共4页王世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08XZS001)
东晋以来,爨氏在南中的统治区域相对稳定,并随内地王朝势力的扩大而收缩、随王朝势力的缩小而扩大。爨氏通过奉王朝正朔,获得了统治的正统性;同时,通过保持向王朝的朝贡及统合夷汉部曲,维护了其与中央、地方关系的互动。在爨氏称霸时期...
关键词:东晋 爨氏 中央 地方 
天下观念与华夷边界:从先秦到秦汉的认识转变被引量: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90-93,共4页尹建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项目编号08XZS001)阶段成果
"天下观念"与"华夷之辨"是先秦以来以华夏为中心认识和看待华夷地域差异与文化区别的重要思想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当时"天下"秩序的稳定和中原华夏文化的优势地位。秦汉时期,随着王朝"大一统"的实现,"天下"真正变成了由"夏"和"夷"组...
关键词:天下观念 华夷边界 九州 五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