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210008)

作品数:14被引量:6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星陈福友刘扬侯亚梅仪明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类学学报》《文物春秋》《边疆考古研究》《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遗址石制品剥片类型学拼合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内蒙古韩家营玄武岩夹层中三趾马动物群化石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2021年第2期125-137,共13页王倩 刘艳 王李花 傅明楷 张兆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40200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批准号:J1210008);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编号:XDB26030301)资助。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韩家营村附近发现了一处夹在两层玄武岩之间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地点。通过K-Ar同位素测年,确定了上、下两层玄武岩的年代分别为6.8和7.2Ma。与中国北方其他三趾马动物群相比,韩家营三趾马动物群与山西保德、内蒙...
关键词:内蒙古 集宁区 晚中新世 三趾马动物群 K-AR测年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学研究被引量:3
《考古》2018年第1期79-87,共9页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包蕾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批准号XDA05130203);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7203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4CKG00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批准号J1210008);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7BS0404);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草原英才"工程后备人才专项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内蒙古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2015YJRC002);鄂尔多斯市政府专项经费;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乌兰木伦遗址发掘专项经费的共同资助
一、研究背景埋藏学原本是指研究生物死亡、破坏、风化、搬运、堆积和掩埋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各种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科学,是古生物学的组成部分。现在,埋藏学已超出了这个范畴,渗透到了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领域。考古...
关键词:乌兰木伦遗址 旧石器时代埋藏学研究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原料产地及其可获性被引量:9
《人类学学报》2017年第2期165-175,共11页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包蕾 杨俊刚 李双 高丽红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3);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0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8);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草原英才”工程后备人才专项基金;内蒙古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经费;鄂尔多斯市政府专项基金的共同资助
经过地质调查发现,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的原料来源于遗址周边的白垩系基岩砾石层中。通过与遗址周边4个调查点样品的比较表明,这些调查点的砾石在岩性、尺寸大小及保存状况等方面区别不大,乌兰木伦的原料主要来自于距遗址约2km...
关键词:乌兰木伦遗址 原料 产地 可获性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与技术被引量:1
《考古》2017年第5期95-103,共9页刘扬 侯亚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KG00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8);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草原英才"工程后备人才专项基金;内蒙古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2015YJRC002)的共同资助
泥河湾盆地是探寻中国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地区。在复原古环境的大背景下对该地区早更新世古人类的石器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分辨出这些遗址所反映的三个技术层面,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人类不同的石器制作技术、认知能力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遗址 早更新世 石器制作 生存行为模式 
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石叶技术所反映的技术扩散与人群迁移被引量:20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第7期891-905,共15页李锋 陈福友 汪英华 高星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0513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7203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特殊学科点项目(编号:J1210008)资助
现代人行为起源及演化研究是近年来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热点,石叶技术作为现代人行为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认为是现代人所独有的石器技术.新的研究表明石叶技术与现代人群并不能完全对应,然而,石叶技术的规范性与多样性、时间分...
关键词:中国北方 晚更新世晚期 石叶 技术扩散 人群迁移 
水洞沟第12地点楔形石核“操作链”分析被引量:4
《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第2期105-120,共16页仪明洁 裴树文 陈福友 王惠民 高星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10CB95020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KG006)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东28千米处,西距黄河18千米,距离灵武县城30千米,处于银川盆地东部边缘。水洞沟第12地点(以下简称"SDG12")地理坐标为北纬38°19′40″,东经106。29′49″,海拔1158米,地处水洞沟第1地点以北约4千...
关键词:石核 水洞沟 楔形 剥片 石制品 西距 白云岩 利用策略 灵武县 核体 
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遗址石核剥片技术的阶段类型学研究被引量:8
《考古》2015年第6期68-79,共12页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批准号:XDA05130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720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4CKG00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批准号:J1210008);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经费;鄂尔多斯市政府专项经费;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乌兰木伦遗址发掘专项经费的共同资助
一、研究背景石核剥片是一个递减的过程,可区分不同的阶段。有学者将体现不同剥片序列和阶段的石制品分类方法称为阶段类型学[1]。其将属于石核剥片的产品分成三类,即初始石片、再次石片和三次石片,其间还包括碎片和断块。这一般被认为...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 乌兰木伦遗址 石核剥片 阶段类型学 
水洞沟第12地点2007年出土石核研究被引量:6
《人类学学报》2015年第2期166-179,共14页仪明洁 高星 王惠民 裴树文 陈福友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M541106);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8)
本文是对2007年发掘获得的水洞沟第12地点石核类石制品的系统分析,研究对象包括锤击石核46件、砸击石核82件、细石核95件。通过对石核的尺寸、技术特征分析发现,锤击石核是细石核的预制阶段;砸击技术的开发对象多是以燧石为代表的优质石...
关键词:旧石器晚期 水洞沟第12地点 石核 类型学 细石叶技术 
甘肃徐家城旧石器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被引量:5
《人类学学报》2015年第2期180-191,共12页李锋 陈福友 李罡 王山 高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特殊学科点(J1210008)资助
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年代在距今4.3~2.3万年间。徐家城遗址的拼合分析显示,4B、4C层剥片与石器加工行为是石制品空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可能存在遗址...
关键词:徐家城旧石器遗址 拼合分析 遗址形成过程 石器技术 空间利用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及其对遗址成因的指示意义被引量:8
《人类学学报》2015年第1期41-54,共14页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033,41171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1210008);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项目;鄂尔多斯市政府专项基金的共同资助
乌兰木伦遗址是继上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以来,在鄂尔多斯高原时隔近90年新发现的重要旧石器遗址。自2010年发现以来,该遗址已进行了5个年度的连续性发掘,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用火遗迹等。光释光和碳14年代...
关键词:鄂尔多斯 乌兰木伦遗址 石制品拼合 遗址成因 旧石器时代中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