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D084)

作品数:7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夏凡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百色学院学报》《民族艺术》《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更多>>
相关主题:乐器丝绸之路音律弹拨乐器民族乐器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丝绸之路宗教艺术视野下的新疆有品乐器研究被引量:6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3期131-137,142,共8页夏凡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形态研究"(编号:12CD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以丝绸之路宗教艺术为视野,研究新疆有品乐器的渊源、发展及其与宗教艺术的关联。融汇多元宗教艺术的丝绸之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佛教与伊斯兰教艺术,而在此变迁历程中,有品乐器以实物的形式作为其音乐流变的见证之一。从声音的角度...
关键词:丝绸之路 宗教艺术 有品乐器 
比较视角下的新疆木卡姆有品乐器被引量:5
《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66-74,共9页夏凡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形态研究"(12CD084)阶段性成果
木卡姆艺术作为一种世界音乐现象,所使用的乐器,在其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呈现相关联的又相异的乐器形态。木卡姆艺术对有品长颈琉特的选择,从物质的层面,体现了其同样存在对微分音的听觉需求。捕捉微分音需要敏锐的听觉,苏非教义中对听觉...
关键词:木卡姆艺术 有品乐器 新疆 萨它尔 微分音 
古代琉特的遗存与延续——以南音琵琶为例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38-44,共7页夏凡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形态研究>(编号:12CD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以东西方古代琉特为背景,阐述南音在琉特类乐器历史中,所体现的遗存。然而,此遗存也并非一种文化元素,是在长期的音乐交流、沉淀过程中,以一种艺术形态——南音,传承至今。在向前延续的进程中,南音琵琶发展出了独特的南音风格和特征...
关键词:古代琉特 南音琵琶 遗存 延续 
丝路交融下的新疆“弹拨尔”音律形态研究被引量:3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年第4期113-130,共18页夏凡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2CD084)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研究新疆"弹拨尔"的音律形态。同时以"弹拨尔"为具体音乐实例,论证其所承载的多种文化元素,即龟兹艺术、伊斯兰艺术、中亚艺术。"弹拨尔"不仅仅与古代长颈琉特有着渊源,在现当代使用"十二平均律"进行乐...
关键词:丝绸之路 新疆 弹拨尔 音律形态 
滇南四弦音律倾向研究——以红河州元江南北两岸为例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2期116-129,共14页夏凡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形态研究"(批号12CD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四弦作为滇南少数民族器乐的代表之一,其排品有接近纯律音程、十二平均律音程和少数四分之三音程。此音程性质的多样性给音律倾向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笔者以红河州元江南北两岸为例,说明四弦的类别、制作和定品方法,将田野采集的四弦...
关键词:四弦 排品 音律倾向 
乐器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27-32,共6页夏凡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形态研究"(12CD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乐器的起源发生、流传演变、于不同音乐文化中的各自形态,以文化遗产的视野来观察,可以阐释为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乐器实物以及乐器图像的发现和研究,可作为器物化和图像化的文本叙述;其二,乐器作为音乐的物质载体,传承着音乐思想、历...
关键词:乐器 发声器 文化遗产 
以品探律——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倾向研究被引量:8
《音乐研究》2014年第1期108-115,共8页夏凡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有品民族乐器律制形态研究"(编号12CD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品”作为呈示乐器音程关系的重要部件,如何界定?新格罗夫词典对“品”(fret)定义为:弓拉和弹拨乐器指板上肠制、骨制、木制或金属制的条状物。而“品”的作用,其解释为:若弹拨乐器指板上不使用“品”,其声音将是不悦、晦暗的。
关键词:民族乐器 律制 弹拨乐器 音程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