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50029)

作品数:6被引量:3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洪林陈文元姚伟钧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宗教学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鄂西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精英文化精英明末清初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明初蓝玉征鄂西与鄂西土司社会变革被引量:3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5,共5页陈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遗’视野下的唐崖土司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16XMZ0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清移民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1YJC850029);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容美土司改土归流与土民社会转型研究"(15Y101)
明初,鄂西地区土司叛服不常。洪武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鄂西土司掀起了明代土司史上最大的一次反叛,明廷派遣大将蓝玉率大军征讨鄂西土司,对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为防止鄂西土司再次反叛,明廷省施州入施州卫,增设大田所,甚至一度废除了...
关键词:鄂西 蓝玉 土司 大田所 
民间信仰的地方化与苗族移民家族社会构建的关系——基于鄂西南官坝苗寨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3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6-10,23,共6页陈文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清移民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1YJC85002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2CMZ200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容美土司改土归流与土民社会转型研究"(15Y101)
通过对鄂西南官坝苗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官坝苗族移民群体——陆氏家族通过历史记忆塑造家族神——伏波菩萨,进而建造伏波庙,定期开展祭祀活动,实现了伏波信仰在官坝苗寨的地方化。在伏波信仰的地方化过程中,强化了官坝陆氏的家族观...
关键词:苗族 家族构建 伏波信仰 
武陵地区洞神信仰及其特征研究被引量:3
《宗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164-172,共9页杨洪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12CMZ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清移民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11YJC850029);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2011ZX05)阶段性成果
洞神信仰是以洞穴内的各种超自然力量为崇拜对象的一种民间信仰。武陵地区的洞神信仰源起于早期的洞穴崇拜,具有洞神职能的多样性、洞神形象的多面性和祭祀方式的原生性等特征,是该区域"重巫信鬼"传统的历史传承和现实体现。根据武陵地...
关键词:民间信仰 洞神 武陵地区 
论明末清初施州卫的政治选择及其历史影响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221-226,共6页杨洪林 陈文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清移民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1YJC85002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2CMZ005);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2011ZX05)阶段性成果
明末清初,施州卫与活跃在川东鄂西的夔东十三家等农民军势力、南明势力、土司势力、清廷势力以及吴三桂势力有着复杂的政治关系。面对这些在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活动的势力,施州卫与拥明势力多有交集,采取了以自保为主的政治策略。施州...
关键词:卫所 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施州卫 政治选择 
家族建构过程中的认同与区分——以鄂西南谭氏为考察中心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年第2期118-124,共7页杨洪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移民与武陵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2CMZ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50029)中期成果
宋元时期,谭氏已成为鄂西南地区分布广泛、人数众多的大姓家族,但他们在清代中后期进行的家族建构过程中普遍形成了移民认同,并在家族内部形成"六大房"、"八坪谭"、利川谋道谭氏三个不同的认同中心。虽然他们在建构不同认同中心边界的...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 历史记忆 土家族 谭氏家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