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元

作品数:16被引量:8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司鄂西南容美土司卫所土家族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民族论坛》《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南都学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移民史的角度研究民族史——评《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
《三峡论坛》2019年第4期114-116,共3页陈文元 
长期以来,学界著述中国史时多以“王朝史”“汉族史”的形式展开,此种思路下,每当论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时,多是表现为王朝国家对民族地方的“征服”与“开拓”。由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呈现出的是一部部“汉化史”,仿佛少数民族是一群...
关键词:武陵民族地区 民族历史 中国民族史 社会变迁 移民史 少数民族地区 地区社会发展 民族地方 
论明代卫所制度与民族关系——以鄂西南施州卫为例被引量:5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2期22-30,共9页陈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1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遗’视野下的唐崖土司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6XMZ048
卫所制度研究是民族史研究中不能忽视的领域。明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众多卫所,施州卫是其中之一。洪武十四年,明王朝在鄂西南设立施州卫以控扼土司。洪武二十三年,明王朝又并施州入卫,改施州卫为军民卫,肩负鄂西南的军事与行...
关键词:卫所制度 施州卫 卫所移民 土司 民族关系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被引量:1
《地域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55-60,154,共7页陈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1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XMZ048)
土司制度的长期施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圈,从"土司文化圈"的角度考察土司制度,是对"土司学"的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应将土司制度同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与民族大融合的宏观叙事联系起来,将"土司文化圈"与"中华文化圈"联...
关键词:土司制度 土司学 土司文化圈 
民间的力量:改土归流与土民社会的演变——以鄂西南容美土司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81-86,96,共7页陈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1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遗’视野下的唐崖土司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16XMZ048)
改土归流既有土司的一面,也有土民的一面。从土民的视角来看,改土归流虽是国家力量对土司地区的变革,但这一变革并非单向,土民在改土归流过程中也并非被动的"接受者"。无论是土司阶层的改土归流还是土民阶层的改土归流,土民都起到了不...
关键词:改土归流 容美土司 社会演变 土民 
论民族关键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南宁市三月三民歌节为例被引量:5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田敏 陈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发利用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13AZD056)阶段成果
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能够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关键符号中的节庆符号,广西南宁市以三月三民歌节为重要"推手",从交流互动、文化自信、民族认同、道德素质、日常生活等领域积极推动中华民族...
关键词:民族关键符号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月三民歌节 
文字、遗迹与习俗:土司制度与文化场域——对石砫马氏土司的个案分析被引量:1
《大理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陈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1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遗’视野下的唐崖土司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16XMZ048)
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历史时期的石砫马氏土司对石柱当地社会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石砫马氏土司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文字书写与历史记忆、土司城遗址与相关历史遗迹、文化习俗与地理标签,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土司文化圈"。从土司制度到...
关键词:土司制度 文化场域 石砫土司 土司文化圈 
论清代南方民族地区土司的治理模式——以湖广容美土司为例被引量:5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42-47,共6页陈文元 田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154)
在中国南方民族地区,土司制度延续了很长时间,对各地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分析《百顺桥碑记》与传世文献,发现清代容美土司在辖区借鉴王朝制度因地制宜变通实施治理模式,保持了治内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既而成为鄂西南...
关键词:容美土司 《百顺桥碑记》 土司制度 治理模式 治理措施 土家族 
部落神话与民族信仰——“盘瓠传说”的历史人类学阐释被引量:1
《民族论坛》2017年第5期79-84,112,共7页陈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2CMZ2005)成果之一
"盘瓠传说"是主要分布于苗族、瑶族、畲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族源神话,在正史、方志、文人笔记等文本中皆有反映,体现了华夏族对南方蛮族的表述与认知。但作为少数民族,在以汉族为主流话语权的历史时期,苗族、瑶族、畲族先民通过自...
关键词:盘瓠传说 苗族 瑶族 畲族 民族信仰 
在国家和土司之间:卫所制度的变迁与转型——对鄂西南施州卫的再认识被引量:3
《武陵学刊》2017年第5期76-81,共6页陈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移民与武陵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2CMZ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遗’视野下的唐崖土司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16XMZ048)
施州卫是明廷在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具有"军民卫"性质的卫所,对鄂西南地域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反过来,国家政局、地方社会环境、土司势力、卫所军户群体也同样影响着卫所的建置、生存状态与政治取向。在国家和土司之间施州...
关键词:明代 卫所制度 施州卫 建置 
论明初蓝玉征鄂西与鄂西土司社会变革被引量:3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5,共5页陈文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遗’视野下的唐崖土司历史与社会文化研究"(16XMZ04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清移民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11YJC850029);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容美土司改土归流与土民社会转型研究"(15Y101)
明初,鄂西地区土司叛服不常。洪武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鄂西土司掀起了明代土司史上最大的一次反叛,明廷派遣大将蓝玉率大军征讨鄂西土司,对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为防止鄂西土司再次反叛,明廷省施州入施州卫,增设大田所,甚至一度废除了...
关键词:鄂西 蓝玉 土司 大田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