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44)

作品数:18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全章侯运华刘焱朱秀梅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州学刊》《菏泽学院学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近代文学史诗界革命近代文学新小说文学转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沈从文文本中的近代湖南镜像被引量: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23-128,共6页侯运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W044)
沈从文的创作对近代湖南镜像有充分的动态描绘。社会变革带来家族镜像的变形,凸现出家族命运的变化、家族内部的分化;社会思潮则裹挟着湖南人前行,引发世风转变与心理嬗变,导致人性的变异与价值立场的错位。家族分化、世风转变等带来社...
关键词:沈从文 湖南镜像 家族分化 世风转变 身份置换 
论“诗界革命”对启蒙运动的贡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50-154,共5页侯运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W044)
"诗界革命"对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均有独特贡献。其思想贡献既表现在"人"的意识的置换,也表现为对西方民主、民权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引进,还表现为对晚明人文思潮及清初"实学"资源的继承与光大。"诗界革命"对启蒙思想的传播也促...
关键词:诗界革命 启蒙运动 思想贡献 艺术嬗变 
论中国近代诗歌的语言变革和意象更迭
《天中学刊》2013年第6期108-110,共3页刘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ZW044)
中国近代诗歌语言的变革有两个维度,一是赋予中国传统语言以新的内涵,通过扩展其意义覆盖面而实现语言变革;一是引入新词汇作为承载新思想的载体。其意象更迭也有两个方向,或扩张传统诗歌意象的内蕴,或直接描绘承载西方文化的意象。诗...
关键词:“诗界革命” 语言变革 意象更迭 
梁启超“新文体”与20世纪初文界剧变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81-85,共5页胡全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07BZW044)
20世纪初,梁启超式的"新文体"充当了"播文明思想于国民"的文艺轻骑兵,影响乃至左右了晚清与"五四"时期散文变革的历史走向。师法欧西,维新吾民,撞响自由之钟,铸造民族之魂,激发民气,新民救国,梁启超们用饱蘸情感的"新文体"创造了"文字...
关键词:梁启超 新文体 文界革命 
论从史出 辨析精微——评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天中学刊》2013年第4期1-4,共4页侯运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ZW044)
《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以作家的开创性、先进性和独特性作为选择论述对象的标准,对近代文学的主要作家展开独到的阐释。该书注重通过详实可证的材料支撑观点,文风朴实亲切。该书采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论述方法,思维活跃,视野开...
关键词:任访秋 《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 独特体系 治学方法 
从“才气横厉”到“唐神宋貌”——近代报刊视野中的梁启超诗歌被引量:4
《文学遗产》2013年第4期144-152,共9页胡全章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07BZW044)阶段性成果
作为诗界革命运动的领军人物,梁启超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引领时代风潮、指示诗歌变革方向的重要作用。然而,在20世纪绝大多数文学史论著中,梁诗基本上是缺席的;时至今日,近代传媒视野中的梁启超诗歌之思想面貌、艺术形态及历史影响,...
关键词:梁启超 诗歌 诗界革命 近代报刊 
1900:诗界革命运动之发端被引量:6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12-116,共5页胡全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阶段性成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07BZW044)阶段性成果
正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端,以《文学改良刍议》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而非以胡适于1916年底在美国撰写该文的时间为界碑一样,晚清诗界革命运动的开端,只能以1900年2月梁启超揭橥诗界革命旗帜的《汗漫录》在《清议报》发表为标志性...
关键词:诗界革命运动 开端 《清议报》 《汗漫录》 1900年 
“我”的出走与回归——晚清新小说女性形象分析
《菏泽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25-28,73,共5页朱秀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ZW044)
晚清新小说塑造了众多与传统迥异的女性形象,集中呈现了晚清女性生活的新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女性对自我的体察与感悟。从"我"之初现,到被"大我"淹没的"我",到歧路上畸态的"我",再到对"旧我"的皈依,晚清新小说的女性形象对作为个体的"...
关键词:出走 回归 晚清 新小说 女性形象 
论民初小说的现代特质——以“哀情小说”、“倡门小说”为主
《菏泽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07-111,共5页侯运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07BZW044)
民国初年,伴随着社会转型,作家的主体意识发生变化,无论是自觉承担启蒙济世的的重任,还是对小说使命的认知,均与传统迥异。这种变化影响到小说创作,既产生了新的形象,也促使内蕴更新,凸显出人本意识;同时导致小说叙事特征的变革,限知叙...
关键词:民初小说 现代特质 主体意识 文本风貌 叙事特征 
高旭与晚清诗界革命被引量:6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44-148,共5页胡全章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项目编号:07BZW044)阶段性成果
20世纪初年,高旭充满变革精神和时代气息的诗作屡屡见诸《清议报》"诗文辞随录"、《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及《新小说》"杂歌谣"栏目,成为诗界革命阵营的后起之秀。高旭见诸其他维新派报刊和革命派报刊的大量诗作,同样受诗界革命时代...
关键词:高旭 晚清 诗界革命 梁启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