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3DB04)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丹张秀宁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海学刊》《关东学刊》《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评论》更多>>
相关主题:长篇小说席勒中国当代文学《北妹》《那儿》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大地上的逃逸者——读鲁敏的长篇小说《奔月》
《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第6期83-87,共5页李丹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3DB04)阶段性成果
古代汉语把不动产视同安全——兴宅娶亲、屋中有豕即是“安家”;现代汉语把不动产当作信仰——“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若如愿买到一个水泥格子,便可自立为王。对女性而言,其意义更要翻倍,世界曾把她们码在厨房里、织进卧室里、...
关键词:《奔月》 长篇小说 鲁敏 逃逸 大地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不动产 
中国当代文学的“征求意见本”现象——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世纪70年代的长篇小说为中心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17年第3期130-140,共11页李丹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3DB04)之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至70年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出版流程中普遍地存在着"征求意见本"现象。"征求意见本"的类型极为多样化,在作品出版的若干环节中皆有可能出现,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中尤具代表性。从"征求意见本"...
关键词:征求意见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 20世纪70年代 
“素朴”与“感伤”的折中——席勒诗学的人道主义内核
《南海学刊》2017年第2期60-65,共6页张秀宁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3DB04)
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一文中,形象地对艺术与人性的问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并指明了理想的诗与理想的人,即艺术与人性的完整自由之间的异型同构的关系。事实上,"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更是席勒人道主义的政治体系和美学体系的...
关键词:席勒 审美教育 素朴 感伤 自由 人道主义 
席勒游戏理论的政治表达与权力追求
《关东学刊》2016年第10期124-132,共9页张秀宁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3DB04)
游戏理论是席勒的一个重要贡献,他进一步探讨了游戏与自由之间的可能,同时也在这一基础上重新划定了审美的边界,由此创造性地将游戏和审美联结起来。又通过审美与自由之间的关联,建立了游戏与政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游戏成为通往其理想...
关键词:游戏理论 审美 诗性政治 席勒 
“底层文学”的性别偏歧——关于《那儿》和《北妹》被引量:1
《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2期105-110,共6页李丹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民间讲唱传统与莫言小说创作(批准号:13DB04);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元小说理论研究(编号:12C038)资助
二00四年曹征路的中篇小说《那儿》发表,旋即成为文学批评的热点,“底层文学”也由此获得正式的命名,并在接下来近十年的时间中为研究者所反复言说。但一个遭到忽视的事实是,“命名”这一行为源自一个典型的男性文本,《那儿》中对...
关键词:《那儿》 底层文学 性别 男性文本 中篇小说 文学批评 女性角色 研究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