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52)

作品数:15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海涛梁家贵曾承于文善王大庆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上海铁路局更多>>
相关期刊:《盐湖研究》《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淮河流域元明社会变迁生态环境捻党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与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社会变迁被引量:5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94-201,280,共8页梁家贵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10BZS052);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4YJA770008);安徽省社科联项目"嬗变与构建:近代淮河文化发展研究"(A2014054)
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迁。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了该区域社会环境的恶化,而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螺旋累积的恶性关系,最终导致该区域社会矛盾复...
关键词: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捻党 
明代时期的颍州被引量:2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8,共8页吴海涛 王大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10BZS052)
明代时期的颍州是淮河中游重要城镇。本文从城市形态结构、地理环境与地名变迁、乡镇农业地理等方面,探究淮河中游水系与城市防洪、河道地名与政区环境变迁、分析城镇地理要素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读淮河中游城镇发展沿...
关键词:明代 历史地理 颍州 
淮河文明与其他大河文明的比较及启示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86-89,135,共4页吴修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10BZS0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4YJA770008);安徽省社科联2014年课题"嬗变与构建:近代淮河文化发展研究"(A2014054)
淮河文明和其他大河文明一样,其形成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其衰落与外力入侵、人类过度开发与破坏自然大有关系。与其他文明相比,淮河文明有两大不同点,一是其发生发展深受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影响,二是它的衰落与黄河的南侵直接相关...
关键词:大河文明 淮河文明 生态保护 
中国史学科对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社会变迁的关注和研究——以近20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为例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16-120,共5页董明 鲁志翔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10BZS052)
分析中国历史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年来对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社会变迁的关注和研究,体现历史学科服务社会的社会功能,反映了中国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优势,为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和申报科研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史学科 国家社科基金 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 社会变迁 
安徽黄河故道研究的宏观视野、时空变迁及主体表述
《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23-128,共6页王大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ZS052)
以当今所言黄河故道为对象,探寻安徵省境黄河南泛及黄河故道的历史变迁过程,除应以皖北砀山、萧县及灵璧县北界黄河干流故道为中心外,还应关注历史时期黄河南泛对现安徽省行政区划内淮河以北地区的深远影响。为廓清黄河南泛及黄运分布...
关键词:黄河故道 黄淮区域时空变迁 安徽北部文化区 
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灾害与社会保障被引量:2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18-125,共8页于文善 吴海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研究"(10BZS052);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元明以降皖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AHSK11-12D233);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元明以降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SK2013B364)
元明以降淮河流域灾害频发。面对灾害,封建官府和民间社会都曾采取过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措施,应当一定程度上肯定这些保障和救助措施,尤其是社会和民间组织应对灾害时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吸取一定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淮河流域 灾害 社会保障 
试论元明以降淮北地区水系的变迁——以汝颍沙水系为中心之考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26-130,138,共6页胡天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编号:10BZS052);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元明以降皖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编号:AHSK11-12D233)阶段性研究成果
汝水、颍水是淮河的两大支流,它们从上游到下游都有支流互相贯通。沙河与汝水同出一源,在中游流入颍水,是连通汝颍的重要河流。汝颍沙水系纠葛缠绕,绵延不绝,形成了一个覆盖今豫中、皖西北八个地级市的巨大的网络水系。元明以降,由于受...
关键词:元明以降 汝颍沙水系 生态环境 
试述古代淮北地区纺织业的盛衰变迁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13年第2期45-53,16,共10页吴海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10BZS052)
文章主要探讨古代淮北地区纺织业的盛衰变迁,认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是当时全国纺织业最发达地区之一,产生了许多精品;金元以降,淮北地区纺织业在曲折中发展,相对渐而落后,更落后于江南地区。其衰退的主要原因有黄河泛淮并致的灾害多发、...
关键词:淮北 纺织业 衰退 变迁 
历史文献记录的淮河流域气候变迁:预研究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57-59,共3页曾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5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70003);民政部课题(2008MZACR001-1231);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020503081);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k337);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W113);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09160);阜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0JYXM35);阜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09FSKJ13;2010FSKJ07;2011FSKJ05;2011DJSZ03)
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前人研究表明,淮河流域西周以前气候暖湿,西周至两汉降温,魏晋至五代寒冷,北宋至元中叶温暖,元后期至清末寒冷。在确定史料可靠性的基础上,并预先对拟采用的定量化方法进行合理性检...
关键词:历史文献 淮河流域 气候变迁 定量化 
宗族与晚清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社会变迁被引量: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0-18,共9页梁家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10BZS052);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元明以降皖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AHSK11-12D233)
晚清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的宗族既有宗族所共有的特征,但其内部结构又有特殊性,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皖北地区宗族的发展及其活动加剧了该地区的社会动荡,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习俗,改变了这...
关键词:宗族 皖北地区 晚清民国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