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S042)

作品数:5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石钢杨双利郑丹丹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开发研究》《青海民族研究》《中国农史》《农业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抗战时期借贷典当业农贷中国共产党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信用合作社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杨双利 高石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北乡村借贷关系的历史考察研究"(项目编号:10BZS042)
信用合作社是以互助为目的的金融合作组织。在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边区政府一面制定政策,组织信用合作社,一面鼓励农民自发成立粮食信用社,形成了"民办官助"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抗战时期的农村现实和...
关键词: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信用合作社 农村经济 
清至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典当业发展状况及特征分析被引量:2
《开发研究》2015年第2期168-172,共5页高石钢 郑丹丹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北乡村借贷关系的历史考察研究"(批准号:10BZS042)阶段成果
西北地区的传统典当业在清代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时期。然而进入民国时期以来,该地区典当业从整体上呈现出由盛到衰的转变,这一变化趋势和同期全国其他地区非常相似。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 西北地区 传统借贷 典当业的特征 
“破旧立新”:中共革命政策与陕甘宁根据地借贷关系的恢复与重建
《中国农史》2015年第1期68-83,共16页高石钢 杨双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北乡村借贷关系的历史考察研究"(批准号:10BZS042)阶段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试图从中共革命政策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中解析中共借贷政策的实际效果和陕甘宁根据地借贷关系的坎坷转变历程。论文重点从废债毁约、减息清债、打击高利贷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共对陕甘宁根据地传...
关键词:陕甘宁根据地 革命政策 乡村借贷关系 恢复与重建 
近代西北地区典当业的衰落及原因分析
《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156-161,共6页高石钢 郑丹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北乡村借贷关系的历史考察研究>阶段成果之一;批准号:10BZS042
典当业是中国传统的借贷形式之一,在清代乾、嘉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然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典当业无论是规模、资本,还是开业座数,同清初和中叶时的繁荣景况相比,都显示出衰落的趋势。对于这一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学术界关...
关键词:近代西北地区 传统借贷 典当业的衰落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贷形态的演变被引量:7
《中国农史》2013年第5期70-78,共9页高石钢 杨双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西北乡村借贷关系的历史考察研究"(批准号:10BZS042)阶段成果之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国家农贷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贷形态经历了"货币农贷—实物农贷—‘借钱还钱,借粮还粮’"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在诸多因素合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其结果是,在农贷政策方面属于新手的中国共产党在短短...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陕甘宁边区 农贷形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