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W034)

作品数:9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莫山洪莫道才吕双伟余恕诚张作栋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方丛刊》更多>>
相关主题:骈文骈偶文学史价值文学史扬弃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古代骈文与骈偶理论的文学史价值被引量:7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20-25,共6页莫道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
骈偶理论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部分。古代骈偶理论是对中国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是成熟而系统的形式理论。古代骈偶理论反映了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成熟。它是中国文学崇尚文字对偶技巧的审美意识的总结,代表了中国文化崇尚平衡和谐的古典...
关键词:骈文 骈偶 骈偶理论 文学史 
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31-35,共5页莫山洪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
宋代文话的兴起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现象。王钅至等人的四六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四六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南宋朱熹承认古文与四六并行现象的存在,但是认为四六在古文之下。作为南宋四六大家,李刘四六形成了程式化的文章体制,由此也带来新...
关键词:文话 骈散 朱熹 李刘 四六 
论中唐骈散相争与韩愈的“破骈为散”被引量:4
《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莫山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 034 )成果。
韩愈"破骈为散",改变了六朝以来骈文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其破骈为散的主要方法一是增加句子的字数改变原来的对仗;二是故意把原本可以作为好好的对句改为不对仗的,几个很标准的句式已经构成对句长联,他又突然增加一句,打破骈文的对仗形...
关键词:中唐 骈散相争 韩愈 破骈为散 扬弃 
从早期文献的骈偶现象看骈文文体产生的民间文化基础——骈文生成于民间说初论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1-5,共5页莫道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
从大量早期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骈文正式形成之前的上古时代,骈偶现象就普遍存在。骈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正是民间普遍存在的骈偶观念才导致了骈文的生成。
关键词:骈偶 骈文 生成 民间文化 
“四六”的定名及其意义:从柳宗元到李商隐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6-9,共4页莫山洪 余恕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
自柳宗元至李商隐,"四六"名称初步确立。李商隐《樊南四六》对"四六"名称的确定,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骈文的认识,也体现了李商隐融合骈散的意图。李商隐"四六"名称的确定在骈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四六 柳宗元 李商隐 
骈文理论研究述论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10-16,共7页吕双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乾嘉骈文复兴与学术思潮关系研究"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
关键词:骈文 骈文理论 骈散之争 四六话 
论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被引量:1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21-27,共7页张作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
李兆洛的"骈散合一"思想,就是在骈散同源的基础上,从"宗两汉"、"相杂而迭用"、骈散兼作三方面来调和骈散对立的思想。针对当时古文之弊和骈文之失,李兆洛提倡"宗两汉",在语言上要求骈句与散句"相杂而迭用",在文体上要求骈散兼作。李兆洛...
关键词:李兆洛 散文(古文) 骈文 骈散合一 
从《钦定四库全书总日》看清代中叶的骈文文体观念被引量:2
《东方丛刊》2007年第2期125-137,共13页莫山洪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研究成果之一。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结合《四库全书》而编订的一部目录学著作,对《四库全书》所收的著作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必要的评述,同时,全书还对《四库全书》未收录的作品专门进行了介绍,是集...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文体观念 清代中叶 《四库全书》 目录学著作 骈文 资料性 撰稿人 
《四六金针》非陈维崧撰辨被引量:6
《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80-83,共4页吕双伟 
国家社科基金"骈文学史研究"(05BZW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自康熙间《学海类编》收录陈维崧的《四六金针》,后来清代目录书和当代骈文研究专家都将《四六金针》视为陈维崧所作。其实,《四六金针》乃抄袭补缀元代陈绎曾的《文筌.四六附说》而成,不是陈维崧所作。这从该书内容、历代目录记载和陈...
关键词:《四六金针》 《文筌·四六附说》 陈维崧 陈绎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