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04)

作品数:14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友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温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理论研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网络文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的裂变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17年第4期4-11,共8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编号10CZW004)阶段性成果
电子媒介的兴起为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为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中国当代以精英文学为主导的文学场在包括媒介变革等多种力量的角逐中通过内部结构的重组与分配,使占据中心地带的精英文学在文学场的各种角力中逐渐衰...
关键词:文学场 精英文学 电子媒介时代 大众文学 青春文学 主导类型 媒介文化 先锋文学 大次 生存空间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趣味的变迁被引量:6
《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148-157,共10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项目号10CZW004)的阶段性成果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审美趣味由精神审美转向了肉身体验,读者主要通过感性的生理愉悦来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文学的审美趣味倾向于娱乐性、游戏性和世俗化。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在于:时代审美风尚的变化、传统文学审美精神的丧失,作家审...
关键词:电子媒介时代 文学 审美趣味 肉身体验 
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转型与文学镜像被引量:12
《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103-113,共11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阶段性成果
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发生了从"形象"向"拟像"的转型,导致了文学的异变。这种异变主要表现在文学形态从"读"转向了"看",文学功能从"文学性"转向"娱乐性",文学趣味从"精神性"转向"世俗性",文学理想从"审美救世"转向"娱乐消费"。这种异变...
关键词:电子媒介 审美范式 转型 文学镜像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消费”问题被引量:7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5期29-37,20,共10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0CZW004]的阶段性成果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消费呈现出新的特征:消费的技术化、符号化和娱乐化。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消费与其生产形成同构呼应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图像生产与全媒介出版、生产的媒介化与消费的同步化、生产的偶像化与消费的粉丝化、生产的市场化...
关键词:电子媒介 文学生产 文学消费 网络文学 
新世纪文学场的新变与互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5-15,共11页胡友峰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电子媒介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在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心态等各种因素影响下,新时期初期由文学出版主导所形成的自主性的"精英文学"场域发生裂变,裂变为精英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和大众文学四...
关键词:新世纪 文学场 博弈 新变 互渗 
再论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危机”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69-174,共6页胡友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阶段性成果
新世纪伊始,"文学危机论"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界的一桩公案。当我们今天反思这段公案的时候,不难发现,"文学危机论"的核心问题在于文学的性质从"虚生活"转向"虚拟现实",其形式重在表现"图像对文字的优势",由此体现为"构虚性"的文学本质观,...
关键词:电子媒介 文学危机 虚构 构虚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生产方式被引量:3
《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112-119,共8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阶段性成果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生产呈现出媒介性、技术性和交互性的特征。网络文学作为电子媒介时代典型的文学形式,在生产方式上有了重大改变,传统的依靠文学期刊作为文学生产阵地的局面被打破。文学的生产方式从"专家遴选"转化为"大众决定",这种...
关键词:电子媒介 网络文学 文学生产 变革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功能置换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38-144,共7页胡友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编号:10CZW004)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审美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文学的功能转向了娱乐,这种转变一方面是由电子媒介本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与作家创作理念的改变、读者审美趣味的转移密切相关。文学审美功能的置换导致了文学经典的被"解构"、文学经典的...
关键词:电子媒介 文学功能 审美性 娱乐性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形态的变迁被引量:3
《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103-110,159+2,共8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阶段性成果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审美形态从"读"转向了"看"。从媒介历史发展来看,文学视觉审美形态的确立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文学视觉审美形态一方面表现为图文移位——文学图像化趋向明显,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网络审美形态的兴盛。这种文学视觉...
关键词:电子媒介 文学 视觉审美形态 效应 
消费社会与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生长背景被引量:5
《小说评论》2014年第6期58-63,共6页胡友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编号10CZW00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为09YJC751068)
背景,从字面上来理解,与前景相对应。指的是人们意识到的对象所依存的生长"土壤",即背后的衬托物之意。在文学创作上对应的是对人物、事件起传承流转作用的历史境况或现实环境。相对于文学研究而言,其文学的生长背景主要是指某一阶段...
关键词:文学创作 电子媒介时代 生长 消费社会 社会历史环境 当代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