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YBA029)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宗凡徐续红申明曾芝梅更多>>
相关机构: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柏杨心理创伤兄弟失和《孤独者》孤独者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从《孤独者》看“兄弟失和”对鲁迅的影响被引量: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75-80,共6页王宗凡 徐续红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阶段性成果
鲁迅写作《孤独者》的深层原因,是"兄弟失和"造成的刻骨铭心的创伤。"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是兄弟失和带给鲁迅的巨大创痛,也是鲁迅对这巨大创痛的形象概括。鲁迅通过魏连殳把自己的矛盾表达出来,既是一种自省自剖,也是对自己内心承担...
关键词:鲁迅 兄弟失和 孤独者 心理创伤 现代文学 
来自鲁迅的“基因”——论鲁迅对柏杨的影响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98-200,共3页王宗凡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阶段性成果
鲁迅对柏杨既有人格、思想上的影响,也有创作上的影响,有些是鲜明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柏杨的著作,不管是小说、杂文还是历史著作,都可以看到来自鲁迅的"基因"。柏杨继承了鲁迅文学传统的正脉。
关键词:鲁迅 柏杨 影响 
无法掩饰的兄弟情与刻骨痛——《在酒楼上》新解被引量: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109-111,共3页王宗凡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
《在酒楼上》除了明线、暗线,应该还有一条"隐线"。这是鲁迅在写作时无意识流露出来的内心隐秘,读者不能很清晰地看出来。这条"隐线"是:"兄弟失和"给鲁迅带来的强烈的被侮辱、被伤害的情绪,以及鲁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和珍惜。
关键词:鲁迅 在酒楼上 兄弟失和 心理创伤 新解 
一生的守望——柏杨小说《约会》解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年第5期127-129,共3页王宗凡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
柏杨采用亦真亦幻的叙述、简洁传神的描写、形象生动的比喻,带着真挚的感情和基督徒的悲悯情怀,把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写得动人心弦,把"爱是什么"做了生动的诠释。
关键词:柏杨 小说 评论 
“先洗净了东方固有的不净思想”——鲁迅论封建性道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99-102,共4页王宗凡 曾芝梅 徐续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
作为一个战斗的启蒙思想家,五四时期的鲁迅把主要注意力和批判的锋芒指向违反人性的封建性道德、畸形的性道德观和变态的性心理,为"天性的爱"的解放,为维护纯真的爱情而呐喊。鲁迅的这些观点至今还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鲁迅 性道德 启蒙 
“高山”与“激流”——鲁迅与柏杨的人格建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王宗凡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
鲁迅与柏杨都以鲜明的人格魅力著称。两人的人格建构,既有鲜明的共同点,也有迥异之处,整体上分别呈现出"高山"与"激流"的特征。鲁迅像一座悲凉深邃的苍山,伟岸挺拔,厚重、深沉;而柏杨则像一条发自高山深谷间的激流,充满自信的生命力,演...
关键词:鲁迅 柏杨 人格建构 
“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从《孤独者》看“兄弟失和”对鲁迅的影响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50-55,共6页王宗凡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阶段性成果
鲁迅写作《孤独者》的深层原因,是“兄弟失和”造成的刻骨铭心的创伤。“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这是兄弟失和带给鲁迅的巨大创痛,也是鲁迅对这巨大创痛的形象概括。鲁迅通过魏连殳把自己的矛盾表达出来,既是一种自省自剖。也是对自...
关键词:鲁迅 兄弟失和 孤独者 心理创伤 
“雅致”与“野俗”——鲁迅与柏杨的幽默比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62-66,共5页王宗凡 徐续红 申明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7YBA029)
柏杨的幽默与鲁迅的幽默有着显著的差异。鲁迅的幽默更醇正、雅致,保留了更多幽默的"内核";而柏杨的幽默则粗俗、放肆,呈现一种特殊的"野俗"风格。他们的幽默都是为历史的沉重和国民的落后而发出的深邃而警醒的呼号。
关键词:鲁迅 柏杨 幽默 雅致 野俗 
鲁迅“曲笔”的修辞艺术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年第1期122-125,共4页王宗凡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阶段性成果
鲁迅"曲笔"的形成,受我国史学和美学传统的影响,但更受制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鲁迅运用"曲笔",既是自觉的,又是被迫的,他把"曲笔"作为对敌斗争的一种武器。
关键词:鲁迅 曲笔 修辞艺术 表达方式 
鲁迅——一匹受伤的狼
《作家》2008年第22期198-199,共2页王宗凡 徐续红 
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鲁迅与柏杨比较研究》(07YBA029)阶段性成果
在鲁迅作品里,鲁迅深深认同于野性的反叛的狼,在狼意象的营造中融入了自我的生命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鲁迅是在写狼,又是在写自我。在鲁迅一生的很多时候,他就像受伤的狼,面对无边的旷野,发出自己的愤怒和悲哀。
关键词:鲁迅 狼意象 心理创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