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2C078)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文学》《时代教育》《保山学院学报》《北方文学(中)》更多>>
相关主题:国家认同淡化边民国族认同国族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趋利避害”到“两全之道”——由《双乡记》看叶盛吉前期的国族认同标准被引量:1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1期141-142,共2页刘芳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缅边民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认同对比研究》(编号:2012C078)的系列论文之一
作为闽南系汉族后裔的叶盛吉先生在殖民地台湾的日本会社社区里长大,从小时的民族意识“无猜”到成人后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他经历了痛苦的跋涉,最后完成了其国族身份的认同。在叶盛吉短暂的27年生命历程中,中日两国的身份认同规训...
关键词:国族认同 标准 身份认同 避害 传记资料 民族意识 生命历程 中日两国 
国家意识的淡化与强烈:中缅边民与台湾公民的国家认同策略对比被引量:1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355-356,共2页刘芳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缅边民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认同对比研究》(编号:2012C078)的系列论文之一.
文章考察了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国家认同关系较为紧张、中缅边民的国家认同关系却比较和谐的原因,认为大陆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意识强烈、过分强调“国家”界限,国家认同似乎被置于民族认同之上,而过于强调他者、通过强调和确立他者以...
关键词:中缅边民 台湾公民 国家认同 
从“两全之道”到“天地之公道”——由《双乡记》看叶盛吉后期的国族认同标准被引量:1
《山花(下半月)》2013年第7期124-126,共3页刘芳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缅边民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认同对比研究》(编号:2012C078)的系列论文之一
在日本会社社区长大的叶盛吉曾经是无国族身份冲突的“自由之躯”,到了中学时代受到日本人的侮辱时才开始有“台湾人”的自我意识,但潜意识里他遵循生物界“趋利避害”的原则、靠努力做一个“优秀的日本人”来解决身份认同的矛盾;到...
关键词:国族认同 标准 公道 天地 身份冲突 日本人 台湾人 自我意识 
《落地,请开手机》:国家对个体的压抑
《电影文学》2013年第12期120-121,共2页刘芳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缅边民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认同对比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2012C078)
本文分析了2007年上映、李骏执导的电视剧《落地,请开手机》中男女主角之间、配角之间的婚恋悲剧,指出了该剧演绎的依然是"国家"对"个体"的伤害、"小我"对"大我"的服从这一"老调"。所不同的仅在于,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委屈能够...
关键词:《落地 请开手机》 “国家” “个体” 冲突 
从台湾诗歌中的“乡愁”看“国恨”——以《乡愁》与《边界望乡》为例
《北方文学(中)》2013年第4期30-30,共1页刘芳 
科研项目的名称:《中缅边民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认同对比研究》,批准单位;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12C078,主持人;刘芳,作者承担任务:主持、撰写主要论文、申请和结题等工作.
本文以余光中《乡愁》及洛夫《边界望乡》这两首台湾当代名诗为例,阐释了在台湾文学界挥之不去的“乡愁”情结与哀伤,并将之上升至“国恨”的层面来反观这一情结。
关键词:台湾文学 “乡愁” “国恨” 
基于中缅边境傈族刀杆节分析仪式结构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时代教育》2013年第8期3-3,共1页吕静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中缅边民与台湾公民的民族国家认同对比研究》(编号:2012C078)
僳族位于我国云南以西——中缅边界上,僳族一直处在多股力量共存和族群汇集的边缘状态里。每年农历的二、三月份都是僳族著名的传统节El——“刀杆节”。文章对僳族的“刀杆节”进行实地考察,客观全面的分析仪式结构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关键词:仪式结构 国家认同 关系 
模糊、明晰、淡化——中缅边民的国家认同过程及启示被引量:2
《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27-31,共5页刘芳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C078)
梳理了两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渊源及两国边界的复杂划定,由此考察了中缅边民的国家认同过程:模糊、清晰、淡化;并认为两国关系的长期友好与边界划定,对分居两国的民族保护密不可分———"国家"这一划界并未对民族的"割裂"造成损伤。由此...
关键词:中缅边民 国家认同 国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