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88)

作品数:13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小新孔苏颜隋欣卉朱立立杨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学术》《华文文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左翼小说创作行动主义文化研究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伪善到单纯的善——论吕赫若决战时期小说的反“皇民化”色彩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96-99,共4页隋欣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研究"(12BZW088);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魏建功与战后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及与新文学传统关系之研究"(FJ2016B285)
吕赫若的理想是民族的自由与平等,反帝、反封建是其一生文学创作思想的主轴。一些评论家认为,吕赫若迫于时局压力,也创作了一些迎合"皇民化"运动的作品,歌颂民族的亲善。实际上,吕赫若的小说虽然文风有变,而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一如既往...
关键词:吕赫若 决战时期 小说 反“皇民化” 
1990年代台湾左翼思想的挫折与生存策略被引量:1
《东南学术》2017年第6期165-173,共9页刘小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2BZW088)
1990年代台湾左翼思想在四种思想势力的压迫下陷入低潮:苏联解体和东欧易帜所带来的"历史终结论"或"意识形态终结论",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思潮,本土主义思潮,以及以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为核心的"后学"思潮。面对意识形态...
关键词:1990年代 台湾左翼思想 存在形态 生存策略 
潜流:1950-60年代台湾左翼的存在形态被引量: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8期113-120,共8页孔苏颜 刘小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2BZW088)的研究成果
当前学界大多将1950-60年代视为台湾左翼运动的"真空期",从而导致文学史将这一时期描述为"左翼文化的断裂"或者"断层现象"。事实上,左翼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它并没有"缺席":虽被压抑但却以"潜流"的形式继续存在并发展。因此,如何持续挖掘...
关键词:台湾左翼 断裂 潜流 存在形态 复苏 
论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想的发展及问题被引量: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25-134,共10页孔苏颜 刘小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与创作研究”(12BZW088)
1927年至1937年,台湾左翼思潮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了明确的左翼思想路线、文化路线、组织路线以及认识论的左翼立场、左翼美学经验。然而,这一时期左翼运动发展并非是"一味高昂的战斗",而是充斥着复杂的形态。而关于左与...
关键词:台湾左翼 思想路线 中国改造论 乡土文学论争 大众化 民间文艺 
1920年代台湾左翼思想的兴起及与东亚左翼知识圈的互动被引量:2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26-32,61,共8页孔苏颜 刘小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与创作研究"(12BZW088)
左翼思想在1920年代台湾的兴起是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但对这一时期台湾左翼思想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的盲视:一方面大陆学界未将1920年代台湾左翼思潮纳入中国左翼运动的整体视野之中予以思考与论述,另一方面台湾学界也未能在两岸...
关键词:台湾左翼 文化启蒙 前进东京 东亚知识圈 建构 互动 
打捞台湾红色历史的见证文学——蓝博洲左翼文学书写的意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69-75,共7页朱立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与创作研究"(项目号:12BZW088)的阶段性成果
在"本土化"成为台湾社会主流乃至霸权话语的历史背景下,蓝博洲文学创作独树一帜,始终以严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口述记录为基础,还原和重构日据至战后白色恐怖时期那些左翼理想主义者们动人心魄的生命史,发掘和打捞被湮灭的台湾红色历史,...
关键词:蓝博洲 台湾传统左翼 文学创作 历史之眼 
殖民地的真面目:原罪、救赎与反思——台湾光复初期小说创作的“地方色彩”解读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49-55,共7页隋欣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研究"(编号:12BZW088);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魏建功与战后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及与新传统关系之研究"(编号:FJ2016B285)
光复初期,台湾本省作家以本省故事为题材,创作出许多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作者身上都投射出殖民地的原罪、救赎与反思。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既有身陷殖民地的个体对统治者的逆来顺受,又有对殖民者的反抗;既...
关键词:台湾光复初期 小说创作 原罪 救赎 反思 
殖民现代性与抵抗的美学——论赖和的小说创作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7期121-127,共7页隋欣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研究"(项目编号:12BZW088)
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常常陷入殖民现代性和抵抗殖民的矛盾处境。殖民现代性无论如何现代,始终属于殖民统治意识形态,属于殖民统治体系和计划。身处殖民地的台湾知识分子必须通过反抗殖民意识形态获得主体性,建构主体性的思想资源包括...
关键词:殖民现代性 抵抗美学 左翼 民族 
台湾左翼诗人詹澈创作论被引量:1
《华文文学》2016年第2期70-75,共6页朱立立 杨婷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2BZW088)
詹澈是一位有着这种价值取向的台湾左翼知识分子:他是个以笔为旗的诗人,同时也是位以脚为犁的革命家和深耕者。詹澈出生于世代务农之家,求学于屏东农专,叙写了原住民、外省籍退伍老兵、本省籍农民等叙事抒情诗作。值得赞佩的是,詹澈始...
关键词:左翼诗人詹澈 创作论 诗歌精神 
后马克思主义在台湾的兴起(1987-1992)
《东南学术》2015年第5期38-44,247,共7页刘小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台湾左翼文艺思潮与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2BZW088)
解严后,一批倾向于新左翼立场的知识分子一直在寻找结合台湾社会运动的思想方向和新的思想资源,"人民民主"论的重构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尝试。这一尝试受到国际泛左翼思潮和后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台湾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最初形态。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 台湾地区 民间社会 人民民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