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85)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胜刚黄灯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汉论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文学话语画中刘胡兰连环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为政治”的1930年代左翼文学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8期116-119,共4页杨胜刚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与左翼文学"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751085;广东金融学院"文艺学"重点学科相关成果
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有紧密联系,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但30年代左翼文学更多是作家们出于像鲁迅所说的"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为政治"的写作,也是在广义的政治上、立足于政治"原点"之上的写作。它放射出来的真纯...
关键词:政治 为政治的文学 左翼文学 
连环画中刘胡兰形象建构过程的叙事考察被引量:2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16-126,共11页杨胜刚 黄灯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85)
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叙事中的英雄",其面目逐渐明...
关键词:日常叙事 革命英雄叙事 形象建构 话语之争 
关于中共和左联关系的史实考证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5期186-197,共12页杨胜刚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与左翼文学"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A751085;广东金融学院"文艺学"重点学科相关成果
左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对党领导左联的具体情形都语焉不详。本文立足史实,说明了来自党的领导人的个人意见对左联的成立与解散都起到了开启工作的推动作用,但作为领导集体的中共中央或党组织并未就建立、解散左联或左...
关键词:中共 左联 领导 
自我泯灭与自我救赎——对30年代左翼小说的革命心理学解读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杨胜刚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与左翼文学(编号:11YJA751085)
30年代左翼小说的很多作品,集中表现了青年知识者为革命不惜抛弃爱情、亲情和牺牲自我生命的倾向,表现出一种为革命而自我泯灭的冲动,弥漫着一股狂热,这是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青春的焦灼、迷惘及人生的挫败感中,想从革命这一宏大的事业...
关键词:30年代 左翼小说 自我救赎 
中国故事的重新讲述--以蒋光慈1925-1927年的革命文学写作为例
《江汉论坛》2012年第9期90-94,共5页杨胜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与左翼文学”(项目编号:11YJA751085)的阶段性成果
自1925年后出现的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文学"作家对中国的描述与同时代在五四精神氛围中从事写作的作家笔下的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差异主要表现为,革命文学在讲述苦难的中国故事时在作品里对置中国于苦难境地的根源做明确的指认,并刻画...
关键词:国民革命 革命文学 文学的意识形态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