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ZH125)

作品数:8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沈再新程芳唐胡浩许宪隆向思睿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铜仁学院学报》《宜春学院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散杂居民族彝族跨文化比较研究苗族人格结构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形象现状及其真实形象塑造——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
《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33-36,共4页向思睿 沈再新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东部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力研究"(项目编号:10YJCZH125)成果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形象对和谐互信的城市民族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针对现在武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形象存在的"污名化"问题,可从媒体舆论与社区舆论的角度提出重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形象的策略,以此来真实再现少数民族流...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社会形象 污名化 
散杂居背景下苗族的人格结构分析——基于贵州省大方县八堡彝族苗族乡的调查
《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1-14,23,共5页程芳 沈再新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东部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力研究>(10YJCZH125)阶段性成果
人格结构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人类学用来解释族群差异的概念。本文分析了散杂居背景下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苗族的人格结构。该乡苗族都包含了消极与积极的人格结构中的一些因子,但其消极因子占主要部分,具有内倾的人格结构...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 苗族 人格结构 跨文化比较研究 
散杂居背景下彝族的人格结构分析——基于贵州省大方县八堡彝族苗族乡的调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37-40,共4页沈再新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东部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力研究"(课题编号:10YJCZH125);国家民委项目"鄂豫皖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力研究"(课题编号:MSY11003)
人格结构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人类学用来解释族群差异的概念,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格的基本特点与类型,有利于我们评估和预测各民族的群体行为与心态。散杂居背景下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彝族与汉族和苗族在相似的生态...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 彝族 人格结构 跨文化比较研究 
散杂居背景下彝族与苗族的人格结构比较分析——基于贵州省大方县八堡彝族苗族乡的调查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8-22,共5页沈再新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东部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力研究"(10YJCZH125);国家民委课题"鄂豫皖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力研究"(MSY11003)阶段性成果
人格结构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人类学用来解释族群差异的概念。本文从积极/消极、外倾/内倾、性格/气质等人格结构维度,分析了散杂居背景下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彝族与苗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中,由于文化背景及其与各民族融合...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 彝族 苗族 人格结构 跨文化比较研究 
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学术论辩的考察被引量: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36-39,共4页沈再新 许宪隆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0YJCZH125);中南民族大学校基金课题(ysy10005)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构建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的典范。但是,20多年来却一直处于共识与分歧的态势。本文围绕多元一体论而进行学术论辩的焦点问题作了系统梳理,论述这些论辩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 费孝通 
影响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基于湖北省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村的调查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姚俊一 程芳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0YJCZH125)
本文以戈登的民族关系变量为据,从湖北省宣恩县小茅坡营村的人口迁移、语言使用、族际通婚、族群平等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影响当地土家、苗、汉等民族间关系的因素,并阐述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茅坡营村 民族关系 因素 对策 
构建共生互补型城市民族关系的思考——兼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基本人文理念和实践目标诉求被引量:2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沈再新 程芳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0YJCZH125);国家民委课题(10ZN03)
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提出现代城市民族关系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作者认为构建共生互补型城市民族关系,要着眼于城市多元文化与多民族的生存场景,城市各价值主体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把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城市的存在方式和法则,自觉...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 城市民族关系 和谐社会 共生互补 
散杂居民族“同而不化”的策略性应对——基于湖北省鹤峰县三家台村蒙古族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9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沈再新 唐胡浩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东部散杂居民族生活方式变迁与心理承受力研究"(10YJCZH125);中南民族大学校基金课题"当前湖北农村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ysy10005)
部氏族人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远离民族主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当地民族之中,这背后其实是民族成员依借诸如口传历史、传统节日、习俗、暗语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文化事项来不断强化自己对本民族的认同,并且在代际间...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 蒙古族 民族心理 民族认同 民族记忆 同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