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117)

作品数:10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娟马欢叶菁孙爱琪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学术》《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求索》《鲁迅研究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市民小说价值观叙事研究都市漫游者《伤逝》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伤逝》到《阿金》——鲁迅都市体验的文本阐释被引量:3
《上海鲁迅研究》2014年第4期1-12,共12页张娟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11&ZD114);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10YJC751117)[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17)
鲁迅的城市体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20年代鲁迅初到北京,从一个乡镇为主体的乡土中国来到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他的都市观还处于感受、探索、调整的阶段,同时北京又是一个混杂了现代都市与传统乡土、具有官本位气息和强烈的转型期特...
关键词:转型期 乡土 都市 体验 官本位 北京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中的“都市漫游者”叙事研究被引量:4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132-136,共5页张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10YJC751117)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街头也现出了19世纪波德莱尔提出的"都市漫游者"。穆时英、刘呐鸥、叶灵凤等是"都市漫游者"最积极的实践者,而施蛰存、张爱玲等作家则赋予了"漫游者"以灵魂。"都市漫游者"特征不仅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也体现在...
关键词:三四十年代 都市漫游者 现代市民价值观 
鲁迅上海书写中的现代市民意识初探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8期15-20,共6页张娟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11&ZD114;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10YJC751117
鲁迅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善于表现乡土的作家,茅盾就曾经指出鲁迅小说“没有都市,没有都市中青年们心的跳动”,“《呐喊》是很遗憾地没曾反映出弹奏着‘五四’基调的都市人生。”①这一看法基本上奠定了鲁迅研究的基调。研究者往往从鲁...
关键词:鲁迅小说 市民意识 上海书写 乡土中国 《呐喊》 鲁迅研究 都市 中青年 
论空间体验叙事转型下的现代市民小说价值观
《东南学术》2012年第3期216-221,共6页张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项目编号:10YJC75111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现代市民赖以生存的城市逐步成熟,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与日常空间逐步成型,而这正是现代市民生存空间的两大系统,他们是现代市民生活的两副面孔,形成了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叙事转型的两种不同维度和价值取向:三...
关键词: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 城市空间 现代市民价值观 
王安忆小说的“地母精神”与现代市民价值观被引量:2
《求是学刊》2012年第3期132-136,共5页张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项目编号:10YJC751117;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价值转型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市民小说";项目编号:09SJD750005
"地母精神"最早由张爱玲提出。所谓"地母精神",即肯定女性生存繁衍价值、对凡俗人生的投入与物质理性。王安忆不但在散文中明确表达她对地母精神的认同,而且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地母精神"。这种"重女抑男"的地母精神与现代市民...
关键词:王安忆 地母精神 市民价值观 
从现代市民小说浅析瞬间与价值观的契合之美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3期22-23,共2页马欢 张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项目编号:10YJC751117;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大学生科研实践<20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项目编号:T11011002
现代市民小说是以现代市民为描写对象,在评判标准上反映并且肯定现代市民价值观的小说创作。在审美趣味方面,现代市民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对于审美性的忽视,拥有了变中求静的瞬间美,其具体体现在小说时间的破碎以及小说对于瞬间心理的捕...
关键词:瞬间美 现代市民 价值观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市民小说凡俗美的价值取向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年第2期87-88,共2页孙爱琪 张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批号:10YJC751117);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大学生科研实践<20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批号:T11011002)
二十世纪现代市民小说是以现代市民为描写对象,在其评判标准上反映并且肯定现代市民价值观的小说创作。二十世纪的现代市民小说反映了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现代市民小说对凡...
关键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市民小说 凡俗美 
浅析中国现代市民小说的残缺美
《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2期15-17,共3页叶菁 张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批号:10YJC751117);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大学生科研实践<20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批号:T11011002)
现代市民小说中,审美观随着市民概念的日益更新、市民文学的日益繁荣而发生转变。小说作品中情节结构上的残缺、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完整与传统小说追求的圆满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然而这些作品尽管表现残缺,但实质却是和而不同的。究其理论...
关键词:现代市民小说 和而不同 残缺美 
论中国现代市民小说的物质理性价值观
《求索》2011年第12期210-212,共3页张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17);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9SJD750005);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大学生科研实践(T11011002)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市民小说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物质理性的特征。它包涵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至上,一是趋时求新。物质至上就是用物质的标准取代道德和情感的标准,导向实用主义;趋时求新表现在现代市民小说上就是从写作对象到叙事策略都...
关键词:文学价值观 现代市民小说 物质理性价值观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的美学价值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79-83,共5页张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17);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9SJD750005);东南大学新进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9213002397)
现代市民小说是以现代市民为描写对象,在评判标准上反映并且肯定现代市民价值观的小说创作。随着市民概念的更新,市民小说内涵与外延的重组,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雅文学、精英文学的作品划入了市民文学阵营,而一些习惯上认为是通俗文学的作...
关键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上海现代市民小说 雅俗互渗 大众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