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8JJDGJW261)

作品数:29被引量:8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梁志杨捷崔海智陈波王卓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复旦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韩国研究论丛》《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历史》《拉丁美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冷战战后经济合作美苏美韩同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联合托管到南北分立:美国与朝鲜半岛冷战对抗局面的形成(1944-1948)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4期55-60,共6页梁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SS006);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3ZS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GJW261)
从美国对朝鲜政策思想形成的角度观察,朝鲜半岛冷战萌芽于1944年。战后初期,在美国政府眼中朝鲜半岛的重要性更多地表现为展现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橱窗"。正因为如此,两次美苏联合委员会会议期间,美国才难以与苏联达成一致意见。不过...
关键词:朝鲜半岛 美国 冷战 
知识与政治:冷战时期美国的拉丁美洲研究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6期82-87,共6页梁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GJW261);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100)
美国的拉丁美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从一开始便以依附的姿态与政治纠缠在一起。1940年代后半期,在国家安全体制的催生下,"地区研究"迅速崛起。然而,由于华盛顿深信"后院"安全无虞,此时的拉美研究遭受前所未有的冷遇。1950年代末1960年代...
关键词:美国 拉丁美洲研究 冷战 知识 政治 
美国情报团体档案专题介绍
《情报探索》2012年第1期43-44,共2页汪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编号:08JJDGJW261)成果之一
介绍了数字化美国国家安全档案所包含的两个情报档案专题——"美国间谍和情报"和"美国情报团体"的历史来源和内容,并对两个专题所蕴含的情报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国 情报团体 数字化 国家安全档案 
共产国际的解散与苏联战后大国合作战略的确立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38-43,149,共6页崔海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GJW261)基金的资助
以开展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共产国际在其活动的实践中既是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又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苏联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的障碍。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苏联与美英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随着盟国对德战争的...
关键词:共产国际 苏美关系 大国合作战略 
“同盟困境”视野下的美韩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争端(1954—1956)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44-49,150,共6页梁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GJW26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际关系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期)(项目批准号:SZ201010028010)的资助
1953年以后,苏联积极寻求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东西方关系一度缓和。李承晚担心美国会为了追求和平而"抛弃"韩国,于是挑起了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争端,以制造紧张局势。艾森豪威尔政府认为韩国的单边行动很可能使美国受到"牵连",被迫...
关键词:美国 韩国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 抛弃 牵连 
美国应对国际危机决策机制的演化及其缘由
《前沿》2011年第12期16-19,共4页杨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编号:08JJDGJW261);201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从第一次柏林危机看战后美国的外交决策"(项目编号:LS1110)
美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机制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从建国到二战是这一机制的初创阶段,其特点决策重心由国会向总统过渡;战后初期在国际格局和美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形势下,该机制迎来了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主要特征的改革时段;随着...
关键词:美国 国际危机 决策机制 
论第一次柏林危机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86-188,共3页杨捷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08JJDGJW26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从第一次柏林危机看战后的美国外交决策"(LS1112)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危机导致战后东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快了德国的分裂和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作为事件主要当事国的美国来说,危机的进程和结局对其1948年的总统选举和国会立法、冷战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大西洋联盟...
关键词: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 冷战政策 
战后美国对冲绳长期驻军政策的形成
《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4期65-72,共8页孔晨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GJW261)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美苏冷战对抗的兴起,具有特殊地缘战略价值的冲绳,成为了战后美国太平洋安全战略调整及其东亚西太平洋冷战遏制链条的核心枢纽。美国军方认为,冲绳应该成为美国的重要驻军基地并对其实施单独战略托管,以此达到对冲绳的永久驻军永久...
关键词:美国安全战略 军方 国务院 驻军冲绳 NSC13系列文件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初期的美苏交涉被引量:3
《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4期130-146,共17页梁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GJW26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际关系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期)(项目批准号:SZ201010028010)的资助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一致认为朝鲜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北越,苏联参与其中,甚至是主谋。于是,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苏联的帮助,要求对方迫使朝鲜还船放...
关键词:“普韦布洛”号危机 美国 苏联 
“普韦布洛”号危机决策与美国的国际危机管理被引量:12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167-183,224,共17页梁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冷战起源研究"(项目批准号:08JJDGJW2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遏制与失败的双重困境:冷战时期美国对朝鲜的政策(1953-1976)"(项目批准号:10YJC770017)
面对中苏同盟已然破裂的时局,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以及大部分情报和军事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对朝鲜抓捕"普韦布洛"号的可能性和意图做出了错误判断。权衡利弊之后,美国...
关键词:“普韦布洛”号 危机 约翰逊政府 人道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