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14a)

作品数:11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俊白先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方文坛》《文艺研究》《天津社会科学》《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红楼梦华语主流文学史书生成动因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本细读·整体观照——论白先勇的《红楼梦》解读式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年第1期107-122,共16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12BZW148)阶段性成果
白先勇对《红楼梦》的解读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人特点,那就是首先将《红楼梦》视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然后在此基础上,注重文本细读,代入创作经验,化用'新批评'理论,对《红楼梦》进行主题、人物、语言、场景、视角、结构等方方面面的分析,...
关键词:白先勇 红楼梦 细读 细说 
“南洋”郁达夫:中国属性·海外形塑·他者观照——兼及中国作家的海外影响与华文文学的复合互渗被引量:10
《文学评论》2018年第1期161-170,共10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批准号:14Z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批准号:12BZW148)阶段性成果
1938年至1945年,郁达夫远赴"南洋",开始了他丰富多彩却也充满悲剧意味的"南洋"人生。"南洋"郁达夫秉持中国立场,参与"南洋"文化建设,投身抗日活动,书写了大量政论文字和旧体诗。抗战胜利,郁达夫却从此失踪,并成为战后马华作家书写的对...
关键词:南洋 郁达夫 黄锦树 华文文学 复合互渗 
我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白先勇访谈录被引量:3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4期87-96,共10页刘俊 白先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项目号:12BZW148)的阶段性成果
近些年来,著名作家白先勇的文化实践呈现出超越纯文学的范畴,其之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以及《红楼梦》的推广,可谓不遗余力。如何理解"青春","情"与"美"和青春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怎样看待《红楼梦》的版本及其中的"情",为什么...
关键词:红楼梦 青春版 《红楼梦》 《牡丹亭》 程乙本 白先勇 后四十回 庚辰本 贾宝玉 俗文化 曹雪芹 
从“想象”到“现实”:美国梦中的教育梦——论黄宗之、朱雪梅的“教育小说”被引量:4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41-48,共8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项目号:12BZW148)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新移民华文作家黄宗之、朱雪梅通过小说创作,展示了美国华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人生以及他们对自身处境及教育问题的思考。他们的"教育小说",对美国梦中的教育梦,进行了艺术再现和深入挖掘,已成为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独特"风景"。
关键词:黄宗之 朱雪梅 美国华文文学 教育小说 
从“单纯的怀旧”到“动能的怀旧”——论《台北人》和《纽约客》中的怀旧、都市与身份建构被引量:6
《南方文坛》2017年第3期154-157,共4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批准号:14ZDB080)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2BZW148
“怀旧”如果仅从字面上看,通常是指对过去岁月的记忆、怀念与难忘之情。一般而言,怀旧(nostalgia)总是会以一种理想化以及不切实际的追忆,来展现对过往的怀想与渴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怀旧”是人的一种“古老”的精神状态和心...
关键词:《纽约客》 《台北人》 怀旧 身份建构 动能 都市 心理情绪 精神状态 
论中国新文学中讽刺小说的三种类型——以鲁迅、张天翼和黄春明为例
《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122-130,共9页刘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0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项目号:12BZW148)的阶段性成果
讽刺小说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中是个重要的文学类型,在这个文学"门类"中,鲁迅、张天翼和黄春明在各自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讽刺特点:鲁迅以"冷嘲"著称,张天翼以"热讽"见长,黄春明则以"逗谑"自成一格。从整个20世纪中国新文学中讽刺小说...
关键词:鲁迅 张天翼 黄春明 讽刺小说 冷嘲 热讽 逗谑 
文学上海的精神漫游——论朱蕊的《上海之妖》
《北方论丛》2015年第6期48-51,共4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12BZW14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11ZD112)
朱蕊的散文《上海之妖》,立足上海,却放眼世界。在写出上海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历史文化和精神蕴含的同时,还展示了作者从上海出发,实现"世界"漫游的人生/心灵之旅。在用文字呈现上海和"世界"的过程中,作者融现代的敏锐与古典的雅致...
关键词:朱蕊 《上海之妖》 文学上海 
“华语语系文学”的生成、发展与批判——以史书美、王德威为中心被引量:20
《文艺研究》2015年第11期51-60,共10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批准号:14Z 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批准号:12BZW148)成果
"华语语系文学"是英文"sinophone literature"的汉译,其内涵、外延在史书美和王德威的论述中不尽相同。本文对"华语语系文学"这一概念/理论的生成动因和发展历程进行阐释,并对史书美和王德威讨论"华语语系文学"时的基本观点予以分析,指...
关键词:主流文学 王德威 语系 华语 史书 中国大陆文学 生成动因 意识形态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被引量: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年第1期7-12,共6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项目号:12BZW14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项目号:11&ZD1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项目号:11&ZD112)的阶段性成果
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按照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在白先勇作品中出现的方式和形态,可以将之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三种类别。本文通过对这三类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的功能和特征分析,论...
关键词:白先勇 小说 儿童人物形象 青少年人物形象 
“告别”的姿态和意义——论黎紫书的《告别的年代》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刘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华文文学中的‘复合互渗’现象研究"(12BZW148)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11&ZD111)的阶段性成果
黎紫书本名林宝玲,197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怡宝。1993年从霹雳女子中学毕业后即进入报界服务,由诗人散文再到小说,小说则有微型、短篇而至长篇。至今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天国之门》《山瘟》《出走的乐园》以及《野菩萨》;微型小说集...
关键词:短篇小说集 告别 意义 姿态 马来西亚 女子中学 个人文集 散文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