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SQ13035)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万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年文学家》《作家》《芒种》更多>>
相关主题:不可思议《喜福会》海外华人新移民作家华裔文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等待》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9Z期48-49,共2页万丽华 舒幸运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战前美国华人学校教育的双重文化认同研究”(C0A13020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14G069);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CSQ13035)的部分研究成果
哈金擅长运用英语书写记忆中的中国。借助自己独特于其他华裔作家的故国真实经历,哈金站在美国社会边缘,建构出一个既不意识形态化也非乌托邦的他者形象。《等待》批判了美国对中国集体想象的不合理成分,同时真实再现了中国的某些扭曲现...
关键词:哈金:记忆中的中国 真挚情感 
不可思议的“他者”:《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被引量:1
《作家》2015年第1X期75-76,共2页万丽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二战前美国华人学校教育的双重文化认同研究”(C0A13020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14G069);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CSQ13035)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借用后殖民主义中"他者"的概念,从饮食、信仰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分析《喜福会》中的中国文化以及作家的东方主义倾向,指出谭恩美在书中将中国视为"他者"既是出于其身份认同的需要,也是在白人主流语境下为华裔群体寻求关注的无奈之举。
关键词:《喜福会》 他者 中国文化 
李翊云短篇小说中的中国形象被引量:1
《芒种》2014年第1期92-93,共2页万丽华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社科青年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CSQ13035)的部分成果
海外华人文学研究一直存在两大分支,即华文文学与华裔文学,前者指移居或侨居海外的华人用中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后者指华人后裔用所在国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然而,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一批欧美的华人新移民作家异军突起,用...
关键词:中国形象 短篇小说 海外华人 新移民作家 文学研究 文学作品 语言创作 华裔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