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C880022)

作品数:5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郝锦花王凤梅渠桂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民航大学山东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更多>>
相关主题:农村现代化进程新学教育村落社区基层干部华北乡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国家—农村基层干部—农民间的非良性互动与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受阻——以1949年至1978年间的山东省为例被引量:4
《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85-92,共8页王凤梅 郝锦花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0827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880022)
1949至1978年,国家权力对农村的调控是通过国家—农村基层干部—农民这一模式来完成的。在此期间,为促使既定工业化战略尽快实现,国家给农村基层干部施加过重压力,甚至采取一些不适当方式,对之进行调整和控制。对上级交代的任务,农村基...
关键词:国家 基层干部 农民 非良性 互动 
1949至1978年间以逆向为主的人口流动对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1年第4期29-34,共6页王凤梅 郝锦花 
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0827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880022)
1949至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呈现由城市向农村逆向流动为主的特点。30年中,国家确定一系列制度,堵住了农业人口流入城市的路;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向农村的疏散与流动极为频繁。这使农村承受过多压力...
关键词:逆向 人口流动 农村现代化 山东省 
20世纪前期基层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以山西省为中心的探讨
《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4期122-127,共6页郝锦花 
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5qd13q);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7JC880022)
20世纪前期,新学教育体制在基层社会的具体落实引发了基层民众及旧学私塾的顽强抗争,尤其在兴学初期,这种抗争是广泛的,而且是不遗余力的。在兴学过程中,即使是义务教育曾经辉煌一时的山西,民众对新学教育的抗拒与冲突也难以避免,其主...
关键词:山西 新学教育 旧学教育 
清末民初乡村民众视野中的新式学校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91-95,共5页郝锦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JC880022);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5qd13q)
清末民初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新学教育已然成为科举的替代品,新式学校则是绅士阶层捞取新的社会资本的中介。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新式学校在上学花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人才取向等方面与私塾相比缺少一定的乡土亲和力,在...
关键词:清末民初 乡村社会 民众 新式学校 新学教育 
清末与民国时期华北乡村中“能力型”阶层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期111-121,共11页渠桂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7JC880022)
清末与民国时期,华北乡村中的"能力型"阶层成员主要包括声望型能人、技能型能人与无赖型能人。与村庄中居于最高统治地位的领袖精英相比,"能力型"阶层不一定有累世的家资、正统的学识、"人格魅力"的道德威望作支撑,但他们却因普通乡民...
关键词:“能力型”阶层 华北乡村 村落社区 “技能型”能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