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ZD060)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鹏辉苗普生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西域研究》《暨南史学》《中国边疆民族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庙宇县域民间信仰清末民初佛寺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清代至民初新疆巴里坤的庙宇与社会生活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126-141,共16页王鹏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05&ZD060)基础研究项目《清末民初新疆镇迪道的佛寺道观研究》(XJTSB080)成果之一.
清代以降,巴里坤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从草原游牧到绿洲农业的转型,巴里坤的汉唐史迹与内地移民的民间信仰相互结合,形成多种类型的佛寺道观庙宇.巴里坤的庙宇与当地民人的社会生计密切相关,大部分庙宇属于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建构了巴里坤...
关键词:社会生活 巴里坤 庙宇 清代 新疆 民初 民间信仰 社会空间 
塞上风华:清代前期乌鲁木齐庙宇的神圣与世俗被引量:2
《暨南史学》2015年第1期138-164,共27页王鹏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05&ZD060)基础研究项目《清末民初新疆镇迪道的佛寺道观研究》(XJTSB080)成果之一
清代前期乌鲁木齐呈现迪化汉城、巩宁满城和城外城关以及乡村聚落的定居格局,围绕佛寺道观庙宇生成的社会生活创造了包容性的社会空间,形成多种族裔居民共存共生的社会格局,及神圣与世俗融为一体的社会风貌。乌鲁木齐遍及城乡的佛寺道...
关键词:清代前期 乌鲁木齐 庙宇 社会风貌 
清代至民国前期吐鲁番的佛寺道观庙宇考实被引量:5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43-47,共5页王鹏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05&ZD060)基础研究项目"清末民初新疆镇迪道的佛寺道观研究"(XJTSB080)成果之一
吐鲁番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满人、汉人、蒙古人与回民等人群与维吾尔人杂居的社会格局,随之带来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格局的变迁。吐鲁番非伊斯兰信仰的处所有官府坛庙和佛寺道观,其中尤以佛寺道观庙宇成为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
关键词:清代至民国前期 吐鲁番 佛寺道观庙宇 
清末民初库尔喀喇乌苏的庙宇与汉民社会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66-70,共5页王鹏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05&ZD060)基础研究项目<清末民初新疆镇迪道的佛寺道观研究>(XJTSB080)成果之一
库尔喀喇乌苏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聚居成邑,移民群体的生存活动形成地域社会。清末民初的库尔喀喇乌苏定居社会的形成蕴育了众多的庙宇,各种各样的庙宇成为当时城乡显著的社会景观,构成了汉民乡土社会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清末民初 库尔喀喇乌苏 庙宇 
清末民初新疆呼图壁县域的庙宇与民间信仰被引量:2
《昌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7-10,共4页王鹏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05&ZD060)基础研究项目<清末民初新疆镇迪道的佛寺道观研究>(XJTSB080)成果之一
呼图壁县域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绿洲聚落,移民群体的生存活动形成地域社会。清末民初的呼图壁县域农业社会的形成蕴育了众多的庙宇,围绕庙宇广泛而多样的民间信仰活动成为当时城乡显著的社会现象,促进了移民的土著化社会的建构。
关键词:清末民初 呼图壁县域 庙宇 民间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