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720016)

作品数:8被引量:3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继红庞俊来王集权郇兴艳陈秀萍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江海学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先秦儒家秩序伦理中国传统伦理名分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情感·人伦·秩序——解码先秦儒家情论中的秩序情结被引量:6
《哲学研究》2011年第12期39-44,共6页陈继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之伦理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一种解读视角"(编号09YJC72001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编号09ZXD009)阶段性成果
在儒家典籍中,“情”是一个具有多重义项的范畴,“情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义项,与“情”的其他义项如情实、情理、情欲等都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关于“情感”之“情”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学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同:在相关研究...
关键词:“情感” 先秦儒家 秩序 解码 人伦 中国思想文化 人生哲学 “情” 
职业分层·伦理分殊·秩序构建——论先秦儒家“四民”说的政治伦理意蕴被引量:3
《伦理学研究》2011年第5期69-74,共6页陈继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之伦理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一种解读视角"(09YJC72001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09ZXD009)
先秦儒家所谓"四民"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四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四民"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的内在价值支撑,这就使"四民"说具有了浓重的政治伦理意蕴。"四民"...
关键词:先秦儒家 “四民” 政治伦理 职业分层 伦理分殊秩序构建 
知识与道德的安顿——《论语》论“学”的内在逻辑线索探微被引量: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118-126,共9页陈继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之伦理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一种解读视角"(09YJC72001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09ZXD009)
知识与道德何者优先、如何安顿的问题,中西价值取向不同。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正是贯穿于《论语》论"学"中的一条内在逻辑线索。孔子虽然承认道德价值的优先性,但并不像后儒所理解的那样以道德价值否定知识价值。在...
关键词:孔子 《论语》 知识 道德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家国一体伦理传统的价值对勘被引量:5
《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223-228,共6页王集权 庞俊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分之伦理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一种解读视角"(项目号:09YJC720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的黑格尔伦理思想研究"(项目号:2010B1171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根本性的学术难题在于:源于西方的市民社会伦理实体理念与中国家国一体的伦理传统在价值理念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是西方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源头性文本,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家国一体伦理传...
关键词:黑格尔 市民社会 家国一体 伦理对话 
中国传统伦理现代转型的当代视域及其理论探构
《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47-51,共5页庞俊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分之伦理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一种解读视角"(项目号0:9YJC720016);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的黑格尔伦理思想研究"(项目号:2010B1171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伦理传统现代转型在当代面临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西方意义上的现代性本身受到了道德责难,现代性道德遭遇伦理与实践的二律悖反;二是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使得中国伦理传统现代转型面临着"既走进现代、又走出现代"的尴尬处境;三是...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 现代转型 当代意识 
名分·秩序·和谐——先秦儒家名分思想的一种解读方式被引量:10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140-149,共10页陈继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9YJC72001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ZXD009)
在先秦典籍中,"名分"、"名"、"分"是三个具有关联性与差异性的范畴,"名"与"分"是解读先秦儒家名分思想的两个基本维度,基于以等级分殊为内涵的秩序建构这一价值目标,先秦儒家以"名"作为秩序构建的原点,以"分"作为秩序认同达成的一种价...
关键词:先秦儒家   名分 秩序 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的法律表达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51-55,共5页陈秀萍 郇兴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9YJC720016);河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08420311)
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造就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和谐追求、群体本位、等级伦理的精神特质。为了追求和谐,司法中“无讼”追求便成为其实践模式;家族本位和国家本位的群体伦理决定了“重刑轻民”和“家法族规”法律体系;“贵贱...
关键词:和谐 群体本位 等级伦理 无讼 权利等差 
“分”与“惠”的辩证——先秦儒家分配伦理的价值路向解析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3期36-41,共6页陈继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分’之伦理与社会和谐--先秦儒家治世之道的一种解读视角"(09YJC72001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儒家‘分’之伦理研究"(09ZXD009)
先秦儒家分配伦理中存在着两条并行的价值路向:"分"与"惠"。"分"涉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孔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皆表达了对"分"的认同,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分"的合理性依据。"惠"涉及国家与庶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先秦儒家...
关键词:先秦儒家   价值路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