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3-01-01B)

作品数:10被引量:8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富贤熊洪朱永川王贵雄张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泸州市农业局泸县农业局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学报》《中国农学通报》《西南农业学报》《杂交水稻》更多>>
相关主题:杂交中稻强化栽培冬水田川东南水稻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1
《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5期10-17,共8页朱永川 熊洪 徐富贤 张林 郭晓艺 周兴兵 刘茂 
水稻产业体系建设(西南地区);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3-01-01B);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
关键词:中国 水稻 强化栽培 研究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杂交水稻》2010年第S1期354-359,共6页朱永川 熊洪 徐富贤 张林 郭晓艺 周兴兵 刘茂 
现代水稻产业体系建设(西南地区);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3-01-01B);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而且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进行了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
关键词:水稻 强化栽培 研究 中国 
杂交中稻组合在长江上游不同地域种植全生育期的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
《作物杂志》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徐富贤 陈应平 阎运德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芝 刘茂 
四川省青年基金(03ZQ026-070;04ZQ026-006);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1-01B);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项目
利用2004~2005年长江上游国家区试部分组别的杂交中稻组合在不同地域种植的全生育期与经度、纬度和海拔资料,对杂交中稻组合在长江上游不同地域种植全生育期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中稻全生育期与种植所在地的经度、纬度...
关键词:杂交中稻 不同地域 全生育期 预测模型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3期146-151,共6页朱永川 熊洪 徐富贤 张林 郭小艺 周兴兵 刘茂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3-01-01B);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03ZQ026-070);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泸州市农业科技资助项目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在进行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通过适宜强化栽培技术的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川东南...
关键词:强化栽培 冬水田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栽培策略被引量:30
《作物学报》2007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杨大金 王贵雄 
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03ZQ026-070;04ZQ026-006);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1-01B);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和泸州市农业科技项目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策略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根据该地区日照条件差的生态特点,采用稀植足肥促进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即通过超稀植降低苗峰,改善群体光照条件,提高成穗率...
关键词:冬水田 杂交中稻 高产 栽培策略 
冬水田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西南农业学报》2007年第5期954-958,共5页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王贵雄 
四川省青年基金(03ZQ026-070;04ZQ026-006);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1-01B);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和泸州市农业科技资助项目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杂交中稻 超稀栽培 作用时期 主导因素 施氮方法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两季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被引量:7
《杂交水稻》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万先齐 王贵雄 
四川省青年基金(03ZQ026-070;04ZQ026-006);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3-01-01B);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和泸州市农业科技资助项目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在头季稻不同施氮量基础上分别设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处理,研究了头季稻施氮量和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与头季稻施氮量(纯N0—240kg/hm^2...
关键词:杂交中稻 再生稻 氮肥 施肥技术 
杂交中稻小穗型组合适宜强化栽培的因素分析被引量:5
《西南农业学报》2006年第3期395-399,共5页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王贵雄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1-01B);四川省青年基金(03ZQ026-070);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泸州市农业科技资助项目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组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增产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的稻谷增产量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原因在于,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
关键词:杂交中稻 品种类型 强化栽培 
杂交中稻籽粒充实度与组合间着粒数的关系被引量: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王贵雄 
四川省青年基金(03ZQ026-070;04ZQ026-006);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1-01B);四川省水稻攻关后补助和泸州市农业科技资助项目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2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着粒数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关键因子,结实率可代替充实率作为籽粒充实度的测试指标。
关键词:杂交中稻 充实度 源库特征 着粒数 
水稻强化栽培的引进创新与四川盆地超高产的技术实践被引量:20
《西南农业学报》2004年第2期169-173,共5页郑家国 陆贤军 姜心禄 李崇德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1-01B)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全新的栽培理论,技术核心是小苗单本稀植。水稻经强化栽培,生物学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均发生重大变化,增产优势显著。然而,过少的基本苗不适应四川低光照生态条件;小叶龄与四川的多熟制茬口相矛盾;有机肥料短缺,中耕(...
关键词:水稻 强化栽培 四川盆地 小苗单本稀植 生物学形态 产量构成因素 田间管理 种植制度 有机肥 移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