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820021)

作品数:5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霍海红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北大法律评论》《中外法学》《法商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裁量权民事诉讼自由裁量制定法客观证明责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共同危险行为规则之无因果关系免责 以《侵权责任法》第10条之解释为中心被引量:14
《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60-78,共19页霍海红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08JC82002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H017)的阶段性成果;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无因果关系即免责是共同危险行为规则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0条应作此解释。将《侵权责任法》第10条解释为"不许共同危险行为人证明无因果关系而免责、只有证明具体侵权人方可免责",存在否定推定逻辑...
关键词:共同危险行为 因果关系 证明责任 法律推定 免责 
我国自认撤销规则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10
《法商研究》2011年第6期82-89,共8页霍海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8JC82002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9)
自认制度的建立基础在于民事诉讼处分原则,自认撤销规则的设立宗旨在于对自认"意思瑕疵"的确认和纠正。我国现行自认撤销规则表面上兼顾了"意思"和"真实",实质上却是对"真实"和"效率"的偏爱,这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法以"意思...
关键词:自认撤销规则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 意思瑕疵 意思主义 真实主义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被引量:17
《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第2期521-539,共19页霍海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明责任判决的实证研究”(08JC820021)的阶段性成果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在我国长期处于支配地位,其影响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可归结为六个因素:一是民事诉讼过程的行为特征;二是"举证"汉语表述的行为倾向;三是作为客观证明责任前提的"事实真伪不明"在主观证明责任逻辑中可以被"省略";四是...
关键词:主观证明责任 客观证明责任 事实真伪不明 职权主义 客观真实 
证明责任配置裁量权之反思被引量:34
《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98-111,共14页霍海红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证明责任判决的实证研究"(08JC820021)的阶段性成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赋予法官证明责任配置自由裁量权,在我国现阶段并不合时宜。我国尚未确立科学的证明责任配置一般规则,司法实践中的裁量需求更多反映出实体法规则的严重欠缺和对证明责任倒置机制的过...
关键词:民事诉讼 证明责任配置 自由裁量 制定法 
证明责任概念的分立论--基于中国语境的考察被引量:15
《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95-103,共9页霍海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证明责任判决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08JC820021)的阶段性成果
证明责任双重含义说的出现带来了证明责任理论的世界性革命,我国20世纪80年代复兴的证明责任理论研究也是从它开始的。然而至少在中国语境中,双重含义说的概念框架无法完成区分和界定证明责任的任务,它无法保证理论上的确定和明晰、无...
关键词:证明责任 概念分立 中国语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