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IoYJC710055)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浩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主义研究》《天津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伯恩施坦范式分析阶级意识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难题与新中产阶级理论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44-49,191,共6页王浩斌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0YZC710055)的阶段性成果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关于阶级问题有两种理论范式,第一种范式是"阶级结构"的理论范式,第二种范式是"阶级构成"的理论范式。第一种范式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第二种范式则是基于具体的社会历史分析。由于阶级结构理论范式过于抽象...
关键词:阶级结构 阶级构成 中产阶级 薪金雇员 第二国际 
马克思“阶级构成论”视域中的中产阶级理论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5-10,134,共6页王浩斌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10YZC710055)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著作中,运用理论抽象的方法对当时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资本家、工人、地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运用这种分析方法,马克思准确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马克思还采用了另一种具体的阶级分...
关键词:阶级结构理论 阶级构成理论 中产阶级 伯恩斯坦 
伯恩施坦中产阶级理论的逻辑范式分析被引量:4
《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5期108-114,共7页王浩斌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10YZC710055)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理论的"修正"主要是基于当时德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中间阶级的兴起这一历史背景。当时德国并没有出现马克思所预言的两大阶级对立的状况,而是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伯恩施坦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
关键词:伯恩施坦 阶级分析 中产阶级 阶级意识 政治经济学 
德国的现代化道路与新中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8期148-154,共7页王浩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10YZC710055)
英、法、德三国的阶级斗争问题在近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代表性。英国中产阶级是政治稳健型中产阶级,法国中产阶级是政治激进型中产阶级。德国作为当时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了英、法两国中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强调...
关键词:德国 现代化模式 政治资本主义 新中产阶级 劳资合作 
意识形态的终结与哲学精神的殒落——思想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终结论”
《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16-19,共4页王浩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项目号:10YJC710055)的阶段性成果
从思想史上看,无论是自由主义版本的终结论,还是马克思主义版本的终结论,其理论上都发源于黑格尔的历史终结论。主要是基于对现代化进程最终方向的争议,二者之间产生了激烈而持续的争论。从思想史的高度与历史哲学的深远感来看,关注哲...
关键词:意识形态 终结 实证主义 哲学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