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2972被引量:21250H指数:48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科学实证研究可持续发展企业生态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作者:成金华陈劲许庆瑞刘超赵国杰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如何可能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张聪惠 陆永胜 
基于实际承负环保义务的道德主体只能是单向的人,在以一种康德式的伦理信念为无人参照的自然内在价值如何推导有人的道德义务提供一种阐释可能时,还需要提供一种何以被人普遍相信的正当性理由,以引导人们依循这样的信念生活。哲学上对...
关键词:自然内在价值 伦理信念 认知证成 道德证成 实用证成 
中国科技形象的社交媒体呈现与演变:基于推特平台的大数据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43-156,共14页陈慧敏 邓依林 简晓雯 孙辰宁 金兼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互联网中国国家形象的多源立体建模和识别”(621061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G时代新闻传播的格局变迁与研究范式转型”(21AZD143);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项目“大数据视野下的中国科技形象流变与伦理争议”。
科技实力愈发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形象亦成为国家形象的关键维度。然而,目前面向社交媒体平台的中国科技形象系统性实证探索仍不充分。本研究采用主题模型、情感极性和情绪类别识别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
关键词:科技形象 国家形象 社交媒体 自然语言处理 大数据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学术刊物 中国地质大学 复合影响因子 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投稿须知 
数字资本主义的时间剥削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聂嘉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帝国主义批判与国际数字治理中的中国话语权研究”(23&ZD014)。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立足于哲学—经济学视角,阐明了资本对劳动个体生命时间控制和剥削的内在机制,解答了资本运动的“时间之谜”。随着资本主义数字化转型,数字资本的时间剥削呈现出多元形态,既采用精准化管控、碎片化占有、...
关键词:数字资本主义 时间剥削 劳动时间 闲暇时间 时间解放 
数字资本的“生成性剥削”:现实表征、运作机理及解构路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3-23,共11页汤瑭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研究”(24JZD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AI时代马克思机器观的人学向度与当下启示研究”(24YJA720007)。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剥削模式发生深刻转型,数字资本通过技术手段构建起一种新的剥削形式——生成性剥削。生成性剥削超越传统物质生产的剥削边界,通过数据监控、算法优化和平台控制,实现剥削对象的持续扩展、剥削过程的动...
关键词:数字资本 资本剥削 生成性剥削 自我剥削 数字资本主义 
基于公有制的自然资源财产权利形成机理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24-36,共13页宦吉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资源财产权利非征收性限制的合宪性研究”(17BFX087)。
宪法和法律对自然资源归属及其财产权利主体、客体、权能及生成程序的规定,属于静态层面的规范配置,是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法律准生之门,其生成的制度基因是宪法上的自然资源公有制。基于公有制的资源配置论承认自然资源配置公权,强调该...
关键词:公有制 自然资源财产权利 全民所有 国家所有 配置 空域资源 矿产资源 
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价值秩序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7-49,共13页黄一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宪法规范下环境法律体系化研究”(21XFX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制度体系研究”(20ZD186)。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若想从成典走向善治,须以宪法价值秩序为基础。而宪法价值秩序的全面与中立之争,影响其指引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具体方式。回到诠释学的视野,以宪法文本为依据厘清宪法的内部规范层次,是宪法价值秩序指引生态环境法典编...
关键词:生态环境法典 价值秩序 宪法 环境法律体系 
国家公园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0-62,共13页陈梓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优化研究”(22&ZD173)。
在《国家公园法》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公园立法体系中的地方立法将从先行性立法转向实施性立法,有必要重新系统探究其法治保障功能与实现路径。国家公园地方立法的实施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公园管理事权差异化配置、细化国家公园...
关键词:《国家公园法(草案)》 国家公园地方立法 实施性立法 先行性立法 
环境法预防原则司法适用的法理审思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3-76,共14页黄红霞 尤明青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空间向度下山西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研究”(2023YY268);山西省法学会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对地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影响研究”(SXLS(2023)B10-1)。
从整体预防观角度来看,环境法预防原则的司法适用研究不应仅局限于风险预防面向或某一诉讼领域,而应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实践,对其整体性适用现状进行全面考察和法理审视。通过分析预防原则在不同司法领域中的适用方式以及所指向的...
关键词:预防原则 保护优先 司法适用 法理重构 
隐性碳定价的理论阐释、测度问题与政策含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7-89,共13页王思博 庄贵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际绿色竞合视域下隐性碳定价的理论、测度方法与政策研究”(24CJY075)。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碳定价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也成为国际贸易博弈的政治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定价机制,对改善降碳效率及成本分摊公正性越发关键。当前各界主要关注碳价的显性部分,忽视其隐性部分,导致以实施间接...
关键词:隐性碳定价 测度问题 绿色转型 国际绿色竞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