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导刊》

作品数:12059被引量:26031H指数:34
导出分析报告
《理论导刊》
主办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最新期次:2025年5期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赵伯飞常黎峰李向国薛引娥侯文阁更多>>
发文机构: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委党校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探论
《理论导刊》2025年第4期93-98,共6页陈佳恬 权麟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共产党百余年伦理精神的主要范畴研究”(23XZZ001)阶段性成果。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意义重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意蕴丰富,主要体现为文化传承与时代开拓相融、本土特质与全球视野兼具、整体建构与重点突破协同、现实关切与远景擘画贯通。这一体...
关键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创新发展 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形象塑造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理论导刊》2025年第3期123-128,共6页魏倩楠 李玲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校社一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4BKS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多民族社区增强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2024CMZ100)。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形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外在多元的社会状态,它主要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和运行模式,通过向外界表现和传递的讯息,使公众脑海中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形象的认知判断,包括学科建设、理论体系、实践应用、话语表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形象 形象塑造力 社会认同 学科建设 
网络“泛娱乐化”对青年精神生活的解构及其批判重构
《理论导刊》2025年第2期70-79,共10页郑磊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创新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研究”(2024YJS110)。
当前,网络“泛娱乐化”的弥散盛行正日渐对青年精神生活形成解构效应。以青年精神生活的数字化实践为主体前提,以网络“泛娱乐化”的渗透机制为重要倚仗,以资本逻辑的逐利本性为核心驱动,网络“泛娱乐化”成功获取解构青年精神生活的“...
关键词:网络“泛娱乐化” 青年精神生活 社会思潮 
“滑动”的自我:青少年短视频沉迷现象的技术社会学解析
《理论导刊》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王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Z世代消极情感的形成机制与消减对策研究”(23YJC71008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江苏城市跑者生活方式与认同建构研究”(2021SJA1263)。
技术深刻影响着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习惯于通过移动网络解决问题的青少年,容易对现实世界产生无聊感。短视频因具有即时满足、多样性和社交互动的功能,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的无聊体验,但过分依赖却容易诱发这一群体更多的无聊情绪,削...
关键词:短视频 数字媒介 拟真化生存 数字极简 
社会条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机理与提升路径
《理论导刊》2024年第11期4-11,共8页孙品 张云霞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乡村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路径研究”(KYCX2324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社会支撑系统研究”(18BKS085)。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受到人类既往实践活动所建构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条件的整体影响。从社会条件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角度看,经济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产业变革 社会条件 生产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的系统考察
《理论导刊》2024年第9期111-116,共6页陈清 孙其昂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研究”(19AKS008)。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的新现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需要探讨的前沿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到高新技术阶段的特殊形态,是人们因高新技术的使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 技术格局 技术构成 
症结与疏导:青年群体消极心态探析
《理论导刊》2024年第8期94-100,共7页苗利娜 吴万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新时代港澳大学生群体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机制研究”(22JDSZ3089)阶段性成果。
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总体心态的反映和缩影,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信号灯”与“警报器”。培育青年群体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方向,也是新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当前,青年群...
关键词:青年群体 社会心态 消极心态 思政教育 
情感社会学视角下数字时代网络舆情治理机制探究
《理论导刊》2024年第8期66-70,共5页王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哲学意蕴研究”(23YJC71008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政治认同视域下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机制”(2022SJYB0218);南京工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课教师专项“以思政共同体建设助推新时代思政课的本质实现研究”(szzx202204)阶段性成果。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情感已经成为影响网络舆情走向的重要因素。基于情感社会学视角,数字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情感取向多元化、情感表达偏向性凸显和情感互动能量增强等特点。这既影响了数字时代网络舆情的走向,也给网络意识形态...
关键词:情感社会学 数字时代 网络舆情 情感机制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与实现路径
《理论导刊》2024年第7期12-17,共6页陈蓉蓉 吴学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研究”(22ZDA07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同创新研究”(23JDSZK17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未来向度研究”(23MLC010)。
“第二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新征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思想条件和方法遵循。探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增强社会号召力的三维审视
《理论导刊》2024年第7期34-41,共8页谭林莉 
社会号召力作为党的领导力的内在构成,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砥砺奋进的战略支撑。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历史主动,也是提升党长期和稳固执政可行性的行动自觉,更是协调党社关系和化解党社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社会号召力 意识形态 政党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