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作品数:2382被引量:1952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
最新期次:2024年4期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产业高职院校高校大学生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刘晓远黎玲王仲明余丽霞姜旭更多>>
发文机构: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管、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职院刊)入库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
关键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特色期刊 核心期刊 文化产业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四川省高校 科技期刊 ISSN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成都城市形象的符号形式研究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6,共6页熊珩妤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成都对外形象构建的符号形式研究”(项目编号:MD21E005)研究成果。
在新文科背景下,用符号学研究方法介入城市形象构建这一议题,源于对城市形象意义构建的研究旨趣,同时为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提供试验场域。面对当代社会的新发展,城市形象研究较难延续聚焦纯外部设计,学者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城市赖以生存...
关键词:成都 形象构建 符号研究 
空间转向视角下社交媒体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12,共6页刘琳琴 陈海燕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蜀道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短剧对蜀道文化的影像再造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DWHA240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项目“短剧对四川名人综合资源的影像再造与传播”(项目编号:DFWH2024-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数字媒体技术加持下的城市形象塑造正在经历“空间转向”,城市形象塑造的方式和手段已然变化。社交化媒体作为新的平台,打破了物质界限,链接了更广泛的城市主体,将城市形象的呈现和塑造从物质空间延伸到虚拟数字空间。这种互动不仅丰富...
关键词:空间转向 城市传播 城市形象 网红城市 
和美乡村视域下成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齐世香 范煜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文化场域下和美乡村形象建构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CRC2024-27)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业宜居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这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表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传统村落,是建设和美乡村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资源场域的组成部分。从美丽乡村...
关键词:和美乡村 传统村落 保护与发展 
城市非遗传播的意义、问题和策略——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调查研究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罗有天 苏畅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世界方法’与‘中国表达’:数智时代成都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C28)阶段性研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灵魂所在。城市与非遗联系紧密,非遗是城市发展的文化命脉,城市为非遗提供重要的传播空间,聚焦城市非遗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四川省成都市非遗为研究...
关键词:非遗 城市 调查研究 传播策略 成都市 
会展数字化视域下城市文化传播路径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贺博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会展数字化视域下城市形象品牌传播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HCY2023B18)研究成果。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会展行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社会经济的晴雨表,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润滑剂和推动社会再生产有效运行的加速器,已呈现出数字化产业转型的新趋势。数字会展已成为城市形...
关键词:会展数字化 城市形象 文化传播 数字传播 
乡村振兴与非遗创新人才质量提升共建的意义、梗阻及对策——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安奇贤 崔俊峰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陇南民族地区非遗创新人才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Z166);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教育信息化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Z174);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民间文学为内核的甘肃乡村旅游非遗文化绿色发展研究——以白马藏族村寨为例”(项目编号:21ZZ23);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陇南旅游产业中民间文学非遗的效率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ZC32)阶段性研究成果。
非遗创新人才质量提升是基于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将其与乡村振兴结合共建意义重大。从甘肃陇南各个县域的实际情况来看,共建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和非遗文化的健康发展,还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然而,实现共建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如...
关键词:乡村振兴 非遗创新人才 甘肃陇南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以巴中市巴州区界牌村为例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杨富兰 
农文旅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农业、文化和旅游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形成了农文旅多元资源的立体整合、多元功能的空间共生、多元主体的利益共生。各地通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既挖掘了在地特色文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文旅产业 融合发展 界牌村 
跨媒介叙事理论下孔子IP的创意开发策略研究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5-49,112,共6页包鑫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创新资助基金项目“孔子IP的创意开发研究”(项目编号:LWCXS202258)研究成果。
在新文创时代,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孔子IP作为蕴含丰富、具有显著代表性的文化IP,以跨媒介叙事理论为观照,从上游:原文本的跨媒介创作;中...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 孔子IP 孔子文化产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