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畅

作品数:27被引量:7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传播原位修复川菜文化视频传播彝族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探索》《龙岩学院学报》《青年记者》《河池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城市非遗传播的意义、问题和策略——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调查研究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9-25,共7页罗有天 苏畅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世界方法’与‘中国表达’:数智时代成都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C28)阶段性研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灵魂所在。城市与非遗联系紧密,非遗是城市发展的文化命脉,城市为非遗提供重要的传播空间,聚焦城市非遗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四川省成都市非遗为研究...
关键词:非遗 城市 调查研究 传播策略 成都市 
AIGC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向
《新闻论坛》2024年第5期63-66,共4页上官若男 苏畅 
202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AIGC时代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LQ2024SB-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艰苦奋斗历程中积淀出来的宝贵财富,将AIGC技术融入到红色文化的传播中,有助于提高红色文化的“效度”“温度”“新度”“准度”,但在这过程中,也要避免技术自主导致其主导权失控、...
关键词:AIGC 红色文化传播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创新路向 
新消费时代下移动阅读品牌的跨界营销:制造“优阅感”被引量:2
《时代经贸》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赵梦真 田可心 苏畅 
2022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方法’与‘中国表达’:数智时代成都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C28);2021-2023年成都理工大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技术驱动、融合交叉:数智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项目编号:JG2130076)。
随着新消费时代的来临以及新型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阅读产品的文化内核及流量基因极大催生了移动阅读平台跨界营销的价值。本文针对移动阅读品牌跨界营销的“优阅感”制造,基于要素整合、通路搭建、共创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移动阅读品牌 跨界营销 新消费 
“世界方法”与“中国表达”:数智时代非遗国际传播之道——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被引量:6
《四川戏剧》2023年第12期99-102,共4页苏畅 
2022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世界方法’与‘中国表达’:数智时代成都非遗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C28)的结项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推广。随着大数据与可视化、信息智能搜索、识别与反馈、虚拟仿真、媒介交互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借助数智技术创新中国...
关键词:非遗国际传播 成都非遗 数智时代 文化传播 
5G背景下历史名人形象短视频传播研究——以李冰形象的构建与呈现为例
《新东方》2022年第5期83-88,共6页苏畅 
202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冰研究中心项目“5G时代李冰文化短视频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BYJ2020-007)。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历史馈赠给今人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对象。在5G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凭借突出的大流量、快捷性及影响力,成为聚焦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其不仅拓宽了历史名人形象传播及展...
关键词:历史名人 形象构建 短视频 李冰 
身份、记忆、遗产:5G时代历史名人短视频传播的文化图景——以李冰为例被引量:3
《学术探索》2022年第4期123-129,共7页苏畅 
202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冰研究中心项目(LBYJ2020-007)。
短视频平台对传统文化的再演绎,庶几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现象。5G时代短视频的高清、沉浸、互动等特点和趋势,形成技术与文化张力的传播空间,也为传统文化传播找到全新途径。在5G及短视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基于“身份”“记忆”与“遗产”...
关键词:历史名人 短视频传播 5G 传统文化 李冰 
“外环境”与“链接键”:5G时代非遗短视频传播之思——以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被引量:26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57-63,共7页苏畅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基于‘5G+短视频’应用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YZWH2016)。
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传播,而传播是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活性机制。5G技术全面打破时空地域限制,其在传播上的大流量、快捷性及影响力拓宽了非遗传承和展示的空间,而短视频作为立体化、多维化的信息载体,对推动非遗的技术传播与创新推广具...
关键词:非遗 5G 短视频传播 彝族 
央视新闻节目融合传播的“速度”与“温度”——以《坐着高铁看中国》为例被引量:2
《青年记者》2021年第4期96-97,共2页张宏凡 苏畅 
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媒介融合视域下巴文化传播的当代转化及路径创新”(编号:SLQ2019C-03)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坐着高铁看中国》为例,就央视新闻节目在融合传播中的信息渠道整合、媒介场景构建、内容形式创新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合传播中的守正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央视新闻节目 融合传播 《坐着高铁看中国》 
5G时代广告行业变革与广告教育创新被引量:5
《青年记者》2020年第18期102-103,共2页苏畅 
2019年“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教学骨干资助项目(编号:10912-JXGG2019-02480);2017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成都市文化形象设计与塑造中的应用研究”(编号:MD17E009)成果。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6月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5G时代,2020年我国将进入5G商用阶段。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覆盖广、流量密、低功耗、低时延四个主要特点。我国将5G发展定为国家战略,"2020年5G将带动约4840亿元产...
关键词: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广告行业 传播实践 生态系统 
媒介融合视域下巴文化的传播困境与创新策略被引量:1
《河池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18-123,共6页苏畅 
2019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媒介融合视域下巴文化传播的当代转化及路径创新”(SLQ2019C-03);2019年“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资助项目(10912-JXGG2019-02480)。
巴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巴文化的传统传播方式受到冲击和挑战,由于缺乏对融媒体技术的有力运用,巴文化的传播正面临着困境。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对巴文化的传播创...
关键词:巴文化 媒介融合 传播 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